今日大雪 万物冬藏 艾灸开始

今日大雪节气,又完成了一篇稿子,nice!除了本职工作,还有自己的学习之路要开启,最近对中医比较感兴趣,所以看了相关资料。今天的主题是艾灸,以下是学习资料整理。


一、什么是艾灸?

艾灸,别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小结:在经络穴道附近燃烧艾绒,以达到刺激,疏通经络的作用。


二、艾灸为什么会有用?

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艾叶的药性。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作用。

看网上一个UP主说,天上太阳,阳之最,地上艾叶,阳之最。艾叶,爱也。据说艾叶有寻水的属性,身体那里有水、湿气、淤堵,它会自动跑到相应地方将淤堵疏通。所以艾灸就是利用这一点,利用燃烧艾叶,产生温热的刺激,作用经络、腧穴,产生治疗的作用。


三、艾叶百科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按艾绒陈放年份分为:陈艾条、新艾。当年艾为新艾,一年以上即为熟艾,又称陈艾。

按艾条排出的烟分为:有烟艾条、无烟艾条及微烟艾条。

按艾条的成份分为:清艾条、药艾条。

按艾条的长短分为:艾条、艾炷。

按艾条制成的形状分为:梅花艾条、菱形艾条、艾管。


四、艾灸的先后顺序

对于施灸的先后顺序古人有明确的论述,如《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就是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


五、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注意力要集中,以避免烫伤。

2、过度疲劳时,大饿、醉酒、过饱、大汗时,或者妇女经期时忌灸。

3、艾灸时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为做艾灸时需要暴露部分体表的部位,在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同时艾灸后局部皮肤会比较温暖,也要注意避免受凉,在夏天高温时要谨防中暑。



大雪了,愿我们初心若雪,

守住内心深处最初的萌动,

用我们的温度暖化他人,

默然相伴,寂静欢喜,

这个冬日,定不负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