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在今日头条“海言博语”,文责自负】
高楼耸立,我的家乡越来越加和城市一样了。今日未出家门的我,因为一个微信连麦让远在外地的我可以近看我的家人,科技的线是一条银河线,不用一年,只用一线牵起一个家的温暖来,如此甚好啊!
只用一个镜头让许久未回老家的我看的见家乡变化神速的进程的结果了,我离我的家乡是愈加近了吗?我离城市是愈加近了吗?
我的心却有点儿失落,明明我家的臭水河已经变为一条宽阔现代的柏油路,仿佛一夜之间的巨变,让整个村庄都改天换地了,就连近在咫尺的我小时候就读的小学已经夷为平地,至于要变为什么模样,未可知,大差不差肯定是高楼不会错的。
仿佛一切都欣欣向荣起来,蓝蓝的天,阔阔的地,我的家乡越来越都市化。生活一天天在变换着模样,我的心却愈加怀旧起来,可是往事不过是追忆,一切都会追不回。想那家乡的小河里,蕴藏着多少我儿时的回忆,想那我小时候的村小学,有多少我的儿时故事,如今都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淘尽浪淘沙终究是砂砾不见几颗,流水一去不回了!
不过在去年底我才发现我们村的小河村东边的水井里竟然有泉,名曰“七星泉”。可如今它被水泥埋在了地下成为更多村里人未可知的一处存在了。
家乡的河,是孝妇河的直流,以前小时候不懂事,总觉得自己的村名太过老土了,不屑说出口,直到慢慢长大,才懂得家乡是金不换的存在,无论它是什么模样,都觉的它亲,因为它是家,是一个人的最终的归属,尽管我是女儿,娘家更觉甚亲,亲亲的家乡水,亲亲的故乡人。
之后,连带家乡的口头语中不好听的词,都听起来自然可亲起来。今日听书,曾仕强老先生说的一句话很中肯,外国人听话,中国人是看说话。故事挺简单,三个年轻人要当和尚,大法师问这三个人为什么来当和尚?
第一位年轻人很爽快立马说我爸爸叫我来的啊,咱就听着这个说法挺对的,没毛病。大法师也快,立马敲他的头下去,说,这么重大的事情,你自己没有脑子吗,你爸让你来你就来,你后悔怎么办?
问到第二个年轻人,第二个年轻人看是不妙立马把到嘴边的我爸让我来的转为我自己要来的。好吧,这样说应该对了吧?结果大法师打得比第一个还凶,教育他说这么重大的事情,不和你爸商量就来,你爸问我要儿子我该怎么交代好呢?
好吗,第三个年轻人也是个聪明人,你看看说我爸让我来的也挨打,说我自己来的也挨打,我什么都不说看你怎么办?结果大法师打他打得最凶,训斥他这么重大的事情想都不想就来,你小子最可气!
你看中国人说话怎么说都在理,还样怎么比说话呢!家乡话也如此,听着明白的是话就够了,口头语的延续,未尝不可以解释为一种自嘲的个性,就比如去到外地的我,会被统一放上一个家乡地区的性格属性,好听说性子直,不好听的话就是傻。
咱就说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只希望我的家乡的河,虽然被城市的进程所掩埋,依然希望它能够长流不尽,如我对家乡的思念,延绵流长。还记得,去年我的老妈离开我们,我看着楼下的缓缓流淌的河水,仿佛听见它的呜咽,如我一样思念,思念亲的人,带着亲亲的眷恋,了解我的想念。
家乡,再回去,你又变了新模样,我的家乡河还在,虽然我再看不见它,我知道我心里会一直有。希望城市的脚步,多一点保留它原始的模样,相信不后悔的未来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