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张遇升的分享,了解到怎样做能让父母更加长寿。张博士认为人类长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日常的生活方式,而非基因。他总结了四句话就是:天天要活动,饮食有节制,日日有盼头,生活不孤单。这几点建议给我很多启发,或许我们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的父母多分享一些健康长寿的生活理念。
天天要活动。这里的活动更多是指我们每天在生活过程中自然就能参与,而不需要专门的设施和场地就能进行的活动。比如能走楼梯,就不要坐电梯;坚持饭后散步,做做健康操等。这些平日的小活动都可以提高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个很大的健康风险就是骨折。张博士也给我们提供了两项训练关节柔韧性和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瑜伽和太极拳。这两个运动都是比较容易开练的运动,我也觉得应该慢慢引导爸妈来做这些练习。
饮食有节制。饮食有节制我想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一直都是吃饭只吃八分饱,但也许有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那是因为若摄入食物过多,人体为了消化这些食物就会产生很多的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会攻击人体细胞产生病变甚至癌变。不仅是饮食的数量有要求,饮食的种类也很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吃饭不要以主食为主,而要以深绿色的蔬菜和豆类为主。蔬菜和豆类的营养丰富,含丰富的纤维素,容易形成饱腹感,并且热量低。此外,深绿色的蔬菜还富含维生素C、E这样的抗氧化剂,能够很好的对抗身体所产生的氧自由基。
日日有盼头,生活不孤单。让我们的父母多一些生活上的期盼,比如说是否有一些很想要做但还没做的事情(外出旅行),打磨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养花),或者尝试学习一门新的技能,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儿女不经常在身边,父母有时也会有些许孤独感,我们能做的就是经常跟父母电话微信保持联系,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多跟父母分享并寻求建议,很多时候并不要觉得父母离得远,可能在这些事情上帮不上什么忙而忽略了父母的建议,很多时候父母要的也许就是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份参与感,这个真的很重要。张博士给出的建议是鼓励父母多去外面跟人沟通交流,保持一颗好奇心,多学多问。如果不是特别讨厌小动物的话,建议养一只宠物。我也觉得养宠物是个不错的排挤孤独的方法,我爸妈养了一只小泰迪,每次电话说小狗的趣事都能说上好一会儿,并且因为养狗,还得每天遛狗,也增加了他们的运动量。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觉得父母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安慰,为了父母能有一个好身体,我们应该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督促他们更好的管理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