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说,最近的电视热播剧《小巷人家》,无论是剧中人物演绎还是剧情的设计发展都相当吸引人,剧集看的越多,激起自己思考的点也越来越多。今天笔者将立足剧中三代人的表现,谈谈李佳爷爷奶奶的家、庄超英父母的家以及林武峰宋莹的家,并通过剧中人物对各自家中发生的大事小情的应对来分析思考:三代人不同却又自成体系的家庭观、婚恋观甚至价值观对各自家庭发展对各自人生发展的影响和改变。
先谈李佳爷爷奶奶的家。不知是编者有意增加戏剧冲突,还是那个年代那样的家庭那样的父母的确存在。李佳的爸爸作为长子去了遥远的东北做知青,因而无法常年陪伴上海家中的父母。同样,自己结婚生子等各种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是李佳爸爸一个人在离家很远的东北农场操持进行,远在上海的父母也帮不上任何忙。通常情况下,远嫁或远离家的孩子应该是父母最挂念的。但是在这部电视剧里,却同时出现了两个这样的家庭两对这样的奇葩父母:庄超英的父母和李佳爸爸的父母一样,都是偏袒身边的那个孩子,而对于远嫁的女儿或不在身边的长子反倒格外疏远,甚至偏心不公到孙辈们都看不下去,一个个在爷爷奶奶面前替父母鸣冤、解围。李佳的爷爷奶奶不考虑孩子一个人在外边吃苦受难为,却以长子常年在外不能尽孝为由,直接剥夺大儿子一家对上海房屋财产的继承权。对父母的独断决定李佳爸爸显然无计可施,只能曲线救国。一方面鼓励女儿李佳自己考回上海上大学,并要求她不要找外地户口要找上海人结婚留在上海。而对于儿子李文,则让孩子即使受婶婶叔叔的排挤也要委屈忍耐住在上海弄堂里的爷爷奶奶家里,以便以上海户口的身份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能留在上海。虽然很难,虽然自己和妻子吃过的苦已然不能考虑,但是李佳的爸爸总算为孩子将来回上海寻得一方良计。可是这期间,叔叔婶婶对哥哥的儿子李佳的弟弟言语冷漠行为挑剔就不消说了,还强迫李佳签下自愿放弃上海房产的承诺书。面对如此不平,李佳是怎么做的呢?一开始,她是忍耐的,是委曲求全的,明知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无理强权,但是依然按照爸爸的嘱咐小心行事,甚至一度因为爸爸的嘱咐斩断了对庄图南的感情----因为他不是上海人,未来庄图南也不一定留上海。但是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李佳也渐渐长大,在打听了解清国家对房产继承的系列法律政策后,尽管一个人势单力薄,但是李佳决定抗争到底,要为弟弟争回上海的房产继承权。为保胜算,李佳还是退了一步,在明知吃亏但是要考虑到叔叔婶婶的接受程度的情况下,最后为弟弟争取了1/8人口(爷爷奶+叔叔婶婶+叔叔婶婶嫁出去的女儿一家三口=8人)的上海房产面积。同时自己通过省吃会过贷款周转又为爸妈买了一处上海的房子,以便将来爸爸妈妈退休后可以回到上海有地方住,并且不用和弟弟一家住在一起。我觉得李佳处理得就很好。没有像父亲那样逆来顺受,而是勇敢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发声争取权益。并且也充分考虑了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接受限度。这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做法,这个做法充分体现出李佳尽管吃尽生活苦头却又自立自强、不甘向命运向现实屈服的斗志和对家人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人生自己未来命运的主动掌控。正是因为采取了这一做法,李佳才得以第一次带男友庄图南见家人,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才把李佳的男友真心考验了一番,既是给李佳留足了面子,也让李佳爸爸感觉到些许温暖:这个家还是拿自己拿自己的孩子当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