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退回2013年。
那个暑假,我彻底告别高中,在七月的燥热中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
各个老师的办公室和家里的门槛不知道被我踏了多少次,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报志愿。
老陈是我复读的班主任,传说中他报志愿特别准,不会瞎分,可是那些天,找他报志愿的人络绎不绝,我虽是班里的第二名,但怎么也排不上号。后来回去办公室时,他炫耀给我报志愿报得好,我只是一笑置之。
老刘是我的高中班主任,在我步入大学之后他的话语还常常回荡在我耳边,“你不要跑那么远,你家里只有你一个孩子,你得为他们想想,你可以不想你爸妈,但是你无法阻止你爸妈想你啊!”
老刘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走太远,又综合了我的分数和分差,依次帮我选取了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五个志愿;在提前批次那里,他让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中选一个。
我都没有选,因为没把握。
我又了解到华南师范大学,然后抱着志愿填报指南去找他,于是就有了上述那句话。
可是我想,华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只有两个名额,风险太大,我都没有把握;而华南师范大学要收四个人,又比较远,录取的可能会大一些。
我心里的打算是,现在年纪小,爸妈还年轻,我可以出去闯荡几年,然后再回来。
回家后,我开始做爸妈的思想工作。
爸妈起初不同意,因这事儿,从来没有和我红过脸的妈妈两天没有理我。
我永远都记得和妈妈冷战之前的那个夜晚,东北的夏日夜晚天气晴好,又是满天星,我和妈妈从姨妈家回来的路上,我开始跟妈妈说,“我不会一直在外面的,我毕业就回来。”
妈妈有些哽咽,她说,“那我要是想你了见不到你怎么办?”
我说,“妈,我今年的成绩不好,近处的学校211的我够不上,我只能去西南西北或者广州,相比较而言,广州是最好的了。”
接着,便是一阵沉寂。
又过了两天,爸妈想通了,又或者是因为知道我心意已决。
那几日,爸爸总是往我房间跑,还常常搬一个小凳子,坐在我墙上的地图旁边,对着地图指指点点。
我知道,他是计算我离家的距离。
3400多公里,火车34小时,穿越大半个中国。
时至今日,我已经离家三年,这三年,我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不是在实习,就是在忙着这忙那,不敢放松一口气,生怕自己被甩在别人后面。
我总是很累,很累,常常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
朋友说我这几年学习不好是因为我没办法融入,我说我的确没办法融入,但是学习不好还是因为自己不用心。
我的确不用心,因为把心思全部放在了自己的梦想上,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记者、一名作家,而不是一名老师。
不过这些我已经不必再纠结,毕竟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考研,考回北方。
我要回去,离爸妈近一些,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我必须承担该承担的一切,我是爸妈的精神支柱。
又想起前几日看《聊斋新编》,其中《绿衣女》一章中的于璟在告别沈道士时说的一番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否之,必以身侍奉之。”
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学渣,我一直对“父母在,不远游”印象深刻,却一直忽略了后面还有“游必有方”。
已经在外面飘荡了三年,接下来还会有第四年第五年,甚至第六年,既然没有明确在外的目标,还不如早些回去,至少可以离爸妈近一些,好生照顾他们。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