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远嫁的姑娘,四年前因为爱情背井离乡跨越两千多公里从河南来到了老公的城市南宁,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年也只能回家两次。每一次回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有不同的感触,这次五一回家感触颇深,借此机会分享下自己的小感悟。
最近的热播电视剧《小舍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利用假期的时间隔着剧情也算追完了整部剧,估计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长关注点最多的是“教育”问题,面对繁重的课业和辅导班,家里大人孩子是闹得鸡飞狗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整部剧一直关注的是南叔的两个女儿带着老公孩子回家吃饭团圆的事。
真是应了那句话“心病在哪,关注点就在哪”。因为自己与父母的聚少离多,所以看到任何关于团圆的情景都忍不住动情。
小舍得最后疫情期间南叔一家云聚餐时候说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为深刻“舍得舍得,人生要懂得取舍,但是有些东西舍不得,是需要你拼了命,几天了泪去守护的,比如亲情、家人”。
一直以来我的性格暴躁,脾气倔强,对待家人呢更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明明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真正相处起来就会忍不住的发脾气,事后回想起来又后悔,就这样不断的在自责和悔恨中游荡在亲情的边缘。
与母亲的五一假期日常
1.我:“妈,你看你怎么还不赶紧做饭呀?果果(我女儿)都饿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根本就顾不上给果果做饭吃,也不知道她吃啥,还不如她奶奶照顾的好。真是的”。
妈妈:妈妈没说话,只是还在一边快速的洗手洗脸,准备走到厨房去忙活。然后嘴里小声说了一句:早知道忘了再起早点去拔草了,一忙起来忘记了时间,越老越不顶用了……
我后来反思:如果面对一个很少接触的人,你能清楚的知道他的饮食习惯么?女儿在家都是奶奶带,清楚孩子的日常是很正常的。反过来,自己妈妈不知道女儿喜欢吃啥,也不知道喂养的时间间隔,对于不熟悉的也不敢私自做主去给女儿,生怕做的不好会遭受嫌弃。其实这些很正常呀,为什么当初不能对待问题多想下呢?为什么要直接去用负面情绪迁怒妈妈呢?你有真正去问过妈妈的内心感受么?
2.我:“妈,刚才看你脚走路有点瘸,是不是又脚气犯了,去拿药了么”?
妈妈:“没事,脚上长了一个鸡眼,过几天就好了,习惯了都”。
我:“为啥每次都让你去看你都不去,也不去问问医生吃啥药,硬是熬着啥时候能好,哎你就是懒我看你”。
妈妈:“现在你妹妹在这坐月子,他们一家三口吃饭买菜洗衣服我一天就够忙的了,哪有时间去呀,忙完这段再说吧”。
我:感觉看着妈妈心疼但是又没有好的表达语气,转眼又对妹妹唠叨了这件事,最后俩人一起说了妈妈一顿,只见妈妈低下了头端着碗离开了。
后来反思:妈妈是真的懒么?不是的,她是把重心放在了照顾妹妹身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在乎自己的疼痛,而我们把关心竟然用了不当的方式去表达,让妈妈伤了心,最后自己还理直气壮。
3.我:“妈,为啥你一直给果果的小姨夫端饭,还一直问他喜欢吃什么,我爸也是把他喜欢吃的零食各种往家买,浪费钱。他那么大了能饿着么”?
妈妈:“女婿在家本来就是和对待儿子一样,如果女婿在丈母娘家没有温暖,对于夫妻感情也是不好的,我辛苦点没啥,只要她俩好好的,你看你妹脾气那么大,我再不对他好点,人家怎么受得了”。
后来反思:其实爸妈自己在家并不舍得花钱犒劳自己,看似我们理解的“浪费钱”都是为了我们呀,我们一年到头回来几次,哪怕买的东西只吃一口,在他们看来就是值了。所以花点钱他们根本不在乎,因为这是承载了父母对子女的满满的爱。
4.爸爸:“你们现在也是为人父母了,要学着将心比心,父母都是为了孩子才做出了看似你们很不理解的事,以后你们孩子大了就慢慢懂了”。
后来反思:是呀,父母老了,好多事情我们觉得看不惯了,而现在我们也有了子女,或许几十年以后孩子们看我们就如我们现在看待父母一样,良苦用心得不到理解该是何种的心酸。何不尝试着换位思考,对待年迈的父母多一份包容和理解。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这么多年来从来没亲自对爸妈说过一句“我爱你”,好像这种表达方式距离我很远,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什么原因。
现在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为人榜样,让孩子更好的表达爱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效仿,我们勇敢的迈出去这一步,孩子们也会跟着学起来,一家人都会生活在爱的海洋中。
就像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小学生们对母亲节的妈妈写的赠言“妈妈,我爱你,你笑了,世界就亮了”。哇,看到这句瞬间就泪奔了,真的太美好太甜了,所有的爱都隐藏在这句“你笑了,世界就亮了”。
祝明天我的妈妈和婆婆母亲节快乐,永远爱你们!也祝天下所有的妈妈们节日快乐!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