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朋友圈里总有一群非常勤奋的人:早起党、夜跑党、熬夜加班党等等。
我的朋友圈里,也存在着一位非常“努力”的姑娘。她每天早上会在朋友圈里发一段心灵鸡汤;今天晒一张早起的照片;明天会晒出读书的照片;后天会把自己夜跑的照片晒出来;大后天又去参加了一个活动。姑娘一直非常活跃地存在在我的朋友圈里,她发朋友圈的频率简直可以和微商堪比。
后来,有一次活动,我有幸地见到了这位姑娘。我主动去找她聊天,我刻意将话题转到她朋友圈里晒过的一本书,我发现我们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当聊起书的内容时,她只是简单的“嗯嗯,对,是的。”,看得出来,她已经不记得那本书的内容了。我原本对姑娘的印象非常好,可那次聊天之后,我总感觉她好像只是在朋友圈“努力”而已。
也许,她的“努力”用错了地方,不管任何学习或者良好的习惯,最终的目的是可以让我们变好或者成长,而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起来觉得很努力。
我常常发完一条朋友圈之后,我会时刻“惦记”有没有朋友来评论,点赞等等。每次我发完一条朋友圈之后,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想必,那位姑娘每天发这么多条朋友圈,每天也浪费不少时间在朋友圈里吧。
前几天,又看到姑娘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内容:你的努力,终究不会被辜负。我非常相信这句话,但是,总觉得姑娘的努力看起来像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努力,我害怕她的努力只变成了感动自己。试问,当你真正忙碌起来努力起来的时候,哪顾得上发朋友圈?
其实感动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还真不少。
昨天去健身房,听到健身教练吐槽女会员,交了钱就觉得自己好像已经瘦了一样,就不来了。
我曾有一段时间疯狂地买书,每次遇到书店网站上打折一定趁着便宜买几本,久而久之,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远远赶不上买书的速度。我看着书架上满满的书,总觉得自己就能立即变得渊博起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书,我根本就来不及看。
我们总是会高估了自己的行动力,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认知,以为每天在朋友圈里努力或者舍得花钱学习,便认为自己有多努力。
2017年年初,我报名了一个阅读课程。老师每个礼拜会让大家看一本书,到了周末会给我们上课。当然,看书完全是靠大家自己自觉的,老师不会检查。
上周,我因为和朋友聚会,只是匆匆忙忙把书本看了一遍,根本就来不及反刍。而不少学员早已把自己写好的读后感发给老师。比起她们的用心对待,我觉得非常惭愧。因为如果每一周都这样的话,我和她们的差距肯定就拉开了,也许我上完一年的课程之后,我还是丝毫没有变化,而她们却早已发生了蜕变。
所谓的努力,不是“让自己看起来努力”,也不是舍得花钱,而是做事情时,是不是足够用心?努力从来都不是为了感动自己,或者努力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而这些有价值的努力,也一点一滴真正到达了他们的内心,变成了他们真正的能力。
优秀是相对的,我们大多数人都远远轮不到拼天赋,而是需要勤奋堆积和靠时间积累的。就像,大多数马拉松跑者,都是从跑200米、400米、1000米到5公里,到10公里,经过时间和跑量的积累才渐渐能越跑越远,直到站在马拉松赛道上。
我们努力是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平凡人。你感动自己的努力,看起来很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