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人给我留言,告诉我文章该如何如何写,我觉得建议挺不错的,顿时对Ta,或者说Ta的文章产生了好奇。
我让对方发几篇作品给我学习学习,那边给的回复是,没有作品,平时基本不写,写文的水平很烂。
我想,要是Ta也写文章,按照给我的建议那样写,肯定很腻害。
(二)
8年前,大学里同县老乡聚会,有个新生妹子说自己军训后就要开始准备考研,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一定要考上某超级名校。
出于关心,我发表了我的意见:其实准备考研不需要那么久,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多参加活动,多做点别的事情,也是挺重要的。
后来,她给我发来一条短信:你考上名校了吗?你自己都还没考上,凭什么告诉我该怎么做。
至今,我还记得那会儿我有多尴尬,是啊,我就这鸟样子,凭什么去指点她啊。
(三)
我从大学体育老师身上学到很多,这位哥功夫了得,每次上散打课的时候,都认真做好示范,让同学们目瞪口呆,佩服不已。
然后,再给大家讲一些细节及注意事项。
因为他很牛逼,而且展示给我们看了,所以,我们选择相信,认为他说啥都是对的。
然后,才会跟着他努力练习。我就是超级粉丝,铁杆追随者。
自己先做好,然后,你说的话才会有人信。这比你叽叽歪歪说一大堆管用多了。
(四)
上周认识一个营销大神,对微信运营方法讲得头头是道,听起来挺像一回事儿。
我向来是相信眼见为实(事实上,有些时候,眼见的未必为实),就去这个大神的朋友圈逛了逛,找到了他的微信公众号。
通过查看历史消息,发现阅读量真是惊人:最高不过二百。
也许,他真的只是培养他人,不在乎自己。
不过,我可能就不太会去关注他说什么了。
(五)
前面讲这么多,无非是强调:先做好自己,再去指点江山。
另外,还有一个感悟,这是《少即是多》的翻译李雨潭女士传授给我的,我深表赞同后,也就成了我的感悟。
朋友之间应该有边界,不要去跨越这个边界。比如,朋友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他不向你求助,你不要主动去管,因为谁也不喜欢被人指手画脚,除非他需要。
生活中有一些人,不管别人发生什么事情,总要发表点什么言论,以求对当事人产生影响。
其实,这些言论未必是被需要的,甚至可能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还有可能被人回一句:关你屁事。
(六)
我是一个话多的人,好为人师的毛病在我身上扎根已久。
最近病情有所好转,因为,我经历了到处求机会而不得,到很多机会来找我的这么一段煎熬过程。
以前我口水说干了,也未必能达到什么效果。还有人在背后说我过度热情,话真多。
虽然我是为了别人好。
现在,很多人找我咨询,找我开课,找我做分享。
花了钱,听我讲完,还特别感激。
我也是为了别人好。
但我得到的却大有不同。
因为,我做了一些事情,大家看到了我的成绩,因此,更相信我了。
还有,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关心”别人,因为我开始忙起来了,日子越来越充实了,没那么多闲工夫,我的时间显得越来越值钱。
尽量不越界,在某些领域提建议的时候是大神,自己做的时候毫不懵逼。这是我追求的一种状态~
以上,剽悍一只猫写于2016年5月。
PS: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剽悍一只猫,剽悍一只猫是谁?
知名学习社群“剽悍江湖”创始人,社群商业战略顾问,微信公众号矩阵有百万读者。在“一块听听”平台,他有11W+听众,在该平台排名第一;在果壳旗下的“饭团”平台,他有12W+订阅用户,在该平台排名第一;在“有讲”平台,其2018年度分享有17W+听众,在该平台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