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带领家长共读以来,我也形成了每天不断地观察生活、理解儿童的习惯。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很多家长根本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格平等的生命个体来看待,常常是居高临下面对孩子,处于高度控制状态。
一天步行下班途中,碰到一个骑电瓶车的家长,驮着一个3、4岁的孩子,孩子坐在后座好像在打瞌睡,妈妈骑着的踏板车前面放着几口袋蔬菜。由于孩子瞌睡,妈妈停了下来,生气地说:“赶快坐好!不准睡!”孩子还是摇头晃脑磕睡着,妈妈更生气了:“你给老子听不见吗?”
我当时心里难过极了。每天本来就应该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促进大脑发育,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案例中的妈妈不懂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应该马上清醒并配合大人的行动,根本没有顾及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加之妈妈还是以一种无可辩驳的命令口吻要求孩子,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尊严的个体看待,可能觉得孩子只是大人的附庸。
大街上我不敢贸然给家长建议,只是问“需要帮忙吗?”家长对陌生的我倒是客气;“不用不用,谢谢!”但如果给建议的话,我觉得应该这样处理。一是妈妈干脆停下来,让孩子在怀里睡一会儿。二是妈妈如果确实要赶时间,那就用游戏的方式将孩子逗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自然而然就没有瞌睡,就可以和妈妈一起早点回家。但不管怎样,妈妈都应该是积极的情感和支持性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强化家庭教育效果。
不管是传统的“被把尿”的孩子,还是“尿不湿”时代的孩子,给予孩子尊重、平等、自主是孩子生而为人的基本权力,也是智慧型父母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