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成的作业
本学期上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是很开心的,对于文学,天生有一种爱,可是我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吧,是的,自己的阅读量真的太少了。
通过这门课我认识了她,作家贾平凹这样评价她:与她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她是谁呢?她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她就是我们的张爱玲女士,我称她为女士,因为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有种不同凡响之处,我尊敬她。那么她从哪里来呢?她来自孤岛--上海,她被称为“孤岛之花”,为什么呢?“孤岛”的生活环境,“孤岛”的思维特征,还有她本人封闭的状态。那她要到哪里去呢?作家叶兆言说: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她要为中国文学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对于她,更多的是赞美。
那么认识她,当然要阅读她的作品啦,苏童这样评价:我读张爱玲的作品,就像听我喜欢的音乐一样,张爱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乐,也不是交响乐,而是民谣流派,可以不断流传下去的。到底是怎么样的民谣流派?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唯一能做的是阅读。那就先从《金锁记》读起吧,很久没有这样的阅读感了。阅读《金锁记》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怎么说呢,我来谈谈我的感受:七巧并不是一个坏人,她是一个被牺牲的人。她的哥嫂为了金钱和地位,把她嫁给了姜家残废的二爷,她的一辈子就这么被牺牲了。她自己戴着重重的枷锁,也害了自己的孩子。就像结尾写的:“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活着,但她的灵魂早就死去了。也许在嫁给姜家的那一刻,她就死去了。或许,对三爷产生一些爱恋时,她又活过来了,但欲爱不能爱,又生生地折磨着她,让她的心理更加扭曲。七巧没有了幸福,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她也亲手毁了她儿子和女儿的幸福。中国,多少孩子被父母给毁了,他们就像是七巧,毁了孩子而不自知。这才是最可怕的。父母会要求孩子留在身边,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守着自己。他们会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当然以爱的名义。就像七巧让自己的儿子女儿抽上了鸦片。读下来,真的是触目惊心呀!!!
那么问题来了,《金锁记》是有惊无险地看下来了,而我的作业是评论这篇小说,我发现可以从一下五方面来评论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哈哈,不方便“剧透”个人觉得真的特别棒别样的阅读感,别样的风景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十里洋场,华洋杂处,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杂糅在一起,显得光怪陆离。这就是张爱玲写作《金锁记》时的上海,价值虚无,物欲横流。同时,战争与死神又近在咫尺。人性恶在战争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金锁记》正是产生于这种时空背景,它既打上了时代的印迹,也掺杂了作家本人在个人身世背景上所形成的人生经验。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作品通过对七巧典型性格的描述,真实塑造了一个由金钱而导致人格裂变的七巧形象,深刻地揭示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的本性的扭曲,具有强烈的震撼力。4.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表达大写的赞,平民化、世俗化的风格5.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翻译家傅雷:“(《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个人觉得,每一个作品的诞生,它就是有生命的,它是值得的,它的价值就在生于死之间,而金锁记它活的很美的。
最后用我想用《金锁记》里的结尾结尾:“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七巧活着,但她的早就死去了。张爱玲女士笔下的有些人,他们活着,却像是早已死去,像被抽干了灵魂,只剩下一个躯壳。看过余华的《活着》,这个世界还是很好的,活着可以好好比这个世界,这个“活”可不是一般的“活”,它有太多太多,而你,而我,都有这样的一种,它只能属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