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芬兰教育的成果出现在公众的眼中,大抵的热度是来自于PISA的测评结果,芬兰的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能力、实践动手等几类测评中连续位居榜首,且学生间的差异都不大,虽然国情不一致,但作为家长或者说对教育有一定好奇心的自己来说,也想去找一些资料探个究竟,但自己没有去过芬兰,所述的仅为自己参阅的一些资料及自己的所感。
先描述一副画面:在挑高的天花板下,淡木色地板上,穿着各色袜子的脚丫跑;爱跑去。有人趴在桌上看书,有人在画画,有的在玩玩具,有老师拿着图卡在两个孩子面向比划。没有吵闹,也没有不耐烦,老师不必时时刻刻盯着,每个小朋友都有老师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这就是赫尔辛基郊区一个学校的日常。
一、教育发展的背景
芬兰地处的环境(天气、资源、),长期殖民地的影响及邻国的强势压力等,让芬兰意识到“人”才是最大的资源,由此开展的学习及教改工作。
二、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资源
芬兰教育资源整体均衡,全国60万左右的学生,共有4000多所学校,学校呈小班制教学模式为主,一般不超过20人,同时部分郊区生源问题也会采用混班制的教学。
同时,芬兰是政府9年义务教育全免的政策,同时还提供午餐、教学相关的资源等全免费。
此外,教师的资源中芬兰最为突出的是教师队伍的优质化,所有教师是以“研究”身份定义的,从70年代起,即需要硕士以上学历,对于任课的老师还需配置任课的硕士学历及其他相关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对于教育的认可度,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即通过面试等形式筛选出具有教师情怀,从内心认可这份职业的学生去从事,而非社会地位、收入或其他为驱导因素,芬兰的青少年以成为教师为荣。
2、教育的价值观
平等:这是芬兰最主要的价值观,也源于殖民地的背景,强调平等,但北欧几国也都共同强调。但芬兰的突出在于选择“专注”的策略,把资源配置用在了最需要的地方,比如初级中学及学习迟缓者身上。
不落下任何一人:这是除平等外,芬兰践行的。在实际过程中,强调对落后人员或有困难的学生的资源倾斜及帮助。比如说班上有学生学习进度跟不上,就有相应的教师在课堂会课后开小灶,而这费用由政府出资,有20%的学生有安排补习,这也是芬兰整体教育均衡的原因之一,类似于木桶理论。
不排名、不评优:整个教育体系认同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同时每个老师也都是优秀的。对于学生方面,普遍的现象是每个孩子的目标都是单独和家长、孩子共同制定的,所有的目标都是比自己更好一点。同样对于老师也没有考核,充分给予自主权,包括怎么教、教的内容,由于没有所谓的教学目标,将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去准备相应的课程、研究如何去提升课程等等。比如说一堂课,整个课程可能花少量的时间去回顾,但会穿插大半的时间在于情景练习,角色扮演,里面包含具体涉及的问题等等,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了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等等,这个点我觉得在幼儿的养育中也非常重要,比如一起执行游戏计划然后参演等。
3、辅助的环境
阅读:芬兰的家庭中,每年平均每人的阅读量是17本,这个值仅是均值,大家可以对比自己的状态来看,同时阅读的面非常广,阅读已经完成成为课余活动的一种习惯,再次证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这点我将一直会贯穿于孩子的成长过程。
玩耍:芬兰的上课时间相对来说很短,每年的假期却很长,这点暂时不好确切的说好与坏,但我认为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给自己预留时间,而预留出来的部分,需要好好规划,玩中学、学中玩,真正的让兴趣去做自己的老师,同时让玩耍中放松心态,培育良好的人格。
三、芬兰教育对我的启示
接触芬兰教育,也源于这个月读的陈之华的《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整个书向普通读者以家长观察者的身份切入了芬兰教育的点滴,作为一个途径来了解真实的芬兰教育状况,但是由于作者很多方面都是浅尝辄止,如果能从教育专业者的视角来写这本书就更完美了。本书未阅读完,暂时做搁浅的冲动,以下结合书后的一些感受给自己梳理一些感悟。
1、教育的多元化及多样性
芬兰的教育体系提倡多元化,在课程设置上偏完整,常规的基础教育中,除语言、数理化、文哲史这些外,还包含了艺术、手工、科学、家庭经济等各类学科,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强调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这些现象的背后对我自身的启发是,让人生变的丰富。那么对于我自己或者孩子的教育来说,这点也将会是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方面,我们要努力尝试着接触外面的世界,吸收外面的信息。比如你有意希望孩子将来往国外的名校走,那就要事先给她一个预期,带她去那个学校转转,讲讲关于这个学校的故事,和这个学校的人接触接触,在她的心灵深处萌发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个愿望是自发的,但种子需要家长半夜起来默默的播下去。再比如要增加各类的体验,任何事物都是有可关联性的,我们可以试着去建立一些规则,比如每次旅行的规则,在旅行前将目的地的相关信息以孩子的视角做个收集,如果想去海边,是不是先收集一些关于海的图片,贝壳、沙滩、鱼、比基尼等等,又或者拿出地图让孩子明白我们将要去的位置,也许一次两次她不会懂,但慢慢的建立规则后,她会联想的更多,待实地看到这些书上的内容后,会更强化了体验。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是有效的,知识就是日积月累的串联,当我说到天鹅的时候,瑶瑶会说:外婆,也会学天鹅的叫声,也会指洗衣房,因为她还只有19个月,可串联的内容有限,但这是一个思维形式的锻炼,也是日后多样性的一个方面。此外,多样性也可以多让孩子从小接触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利用各种假期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多了,自然会懂的想要的生活。
2、让阅读伴随一生
北欧的人文教育相对较好,芬兰尤其是,在阅读这件事上,在芬兰家庭中就是一个日常活动,每年人均阅读量在17本,阅读的范围且广泛,这也是思想广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习惯已经被无数优秀家庭所证实,那么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这条也自然是我将被启发及践行的。同时,这个习惯的养成不能仅靠孩子的自身,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首先成为这个习惯的践行者,才有可能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并保持一生,有句话叫做,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投资。
3、不着急慢慢来
谁也不能保证未来孩子的学业工作能异常顺利,如果出现不顺利或没想象中那么顺利时,家长该怎么办?这也是芬兰教育给我的一个启发:不着急,慢慢来。虽然还没有进入到学校,但我明白以后当比如某某人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这种语言会出现时,作为家长一定会焦虑的。那如何更好地去避免类似的环境影响,那首先就是相信孩子,其次相信自己。当孩子在某一个阶段遇到一些问题时,着急并没有用,静下心来陪着她找到问题并使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芬兰的学校教育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后进者,那么作为家庭教育里的家长又怎么能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的短期休整呢,但是说比做容易,但能提前考虑比遇事慌张会更多一份胜利的筹码。
教育是一份用心的潜行,只愿自己摸着过河的道路上,不要错失,且耐心再耐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