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轮船从江汉关附近的码头启航了,静静地顺江东下,朝着南京驶去。一夜无话,只闻得江水与机器的些许声响。天亮时已入江苏地界。正值初春时节,风儿已转暧,东方的太阳喷薄而出。站在船舷旁,我不禁到这些句子: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岸黄花金灿灿,烟花三月下金陵……。我的心情急切并激动起来,南京眼看就要到了,可是平生第一次来这古都名城;很小就听说过南京,知道她是南方的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六朝金粉、虎踞龙盘、钟山风雨,她繁华辉煌过、也被屈辱浩劫过;自己高考时报考过南京的一所大学,但因故失之交臂,不过冥冥之中预感此生终会有缘于南京的。果然应验了,我就在这明媚的春日头回走进了南京……
这一回是经南京公干,匆匆而过,无甚印象。终于等到了一个专程的游览。前年秋天,我携妻带子一家三口假周末高铁至南京。先游总统府,走进民国的史册。先前无数次见过总统府大楼的图片,那是人民解决军占领南京的经典一瞬,而在眼前这楼却并不高大雄伟,不过历史沧桑感依旧;走进大门,在曲径回廊间穿行,图片与实物再现了昔日民国风貌。我对历史情有独钟,曾于一九九三年写过短文《民国第一张报纸》,发表于南京的《民国档案》杂志,并被《文摘报》转载。
接着去拜谒中山陵。过牌坊,上台阶,穿陵门,绕碑亭,一路沿着长长的石阶一直攀至山顶,到达祭堂。在国父高大的雕塑座像面前,我感慨万千,这是终结帝制倡立共和的伟人啊;耳边响着他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坐在祭堂外面的石阶上,俯瞰山下远方,但见金陵大地一派祥和,万物掩映在绿树之中,阳光暖暖地普照着,陵区通道上,人来人往;厅堂屋宇之顶皆紫色琉璃瓦,沐浴着阳光,悠然生出紫气东来的吉兆,不禁感慨,往昔的战争、往昔的苦难,已远去了,我们是活在一个多么和谐美好的时代!
下山去观夫子庙、秦淮河吧。依然是去寻觅历史、品味古风。原始的模样早已不在,代之以现代人工的新鲜创作。先是牌楼,进去便是一街两行店辅,最吸引我的乃江南贡院,这可是古时出人才拔栋梁之机构,堪比今日之清华北大。南京确实人杰地灵,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人才辈出典章不绝,孙仲谋、司马氏、曹雪芹,等等。我这个异乡游子亦算读书人吧,就在这一年也果真来到南京参加了南京仲裁委组织的考试,更荣幸地被招纳至其麾下,为依法合规定纷止争做贡献,这是后话,此处不详表。且说径往前行,至秦淮河畔,眼前为之一亮。河并不宽阔,亦无柳岸芳草,但两岸均有粉墙黛瓦的小楼,高悬着大红的灯笼,一溜的黄顶小船停泊水上,古色古香,夺人眼目;河岸一面墙上书写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九个大字,我知道那是作家朱自清名篇的标题,单看这几个字便陶醉不已了,真愿在这凉爽的秋风与皎洁的秋月里也乘舟夜游,体会名人笔下的情感。这河确有许多的故事,也见证了无数次刀光剑影,但始终彰显着华采与柔美,她是一首婉诗、一幅美画、一支轻曲……
在南京,除了历史名胜,还有现代宏伟建筑,最著名者非长江大桥莫属。小时读的语文课说此桥是反帝反修的成果;看到的手抄本故事说中央派侦查员于飞三下南京,破获妄图炸毁大桥的阴谋,这使南京长江大桥异常神秘地烙印进了我的脑海里。咋都没想到,我读罢书分配到了建桥的公司,而且正是修建南京长江大桥的单位中铁大桥局。那是一九五七年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以后,我们的人马顺江东下,移师南京,开建南京长江大桥,十个春去秋来,又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的建桥工人也落地生根,分别住扎在江北江南,形成了今天的两个公司,并有了桥二代、桥三代,又建设了世界第一的高速铁路桥大胜关长江大桥等,他们为南京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创造着独特与灿烂的桥文化。我自豪于供职在世界第一的建桥企业,也因此拉近了我与南京的距离,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上的红旗永远飘扬在我的心头。
我们惬意地走在南京的街头,绿荫如伞,人来人往,安静祥和,绝无喧嚣与尘土;车辆遇行人立停,静待行人通过,令人惊讶赞叹,弥散着文明气息。这便是江南名城的风格。曾长居南京的友人告诉我,南京是个很中规中矩的城市,文物很多,故事很多,美食很多,几乎每走一步都有故事和传说;南京是个好地方。此言极是!我发现南京街头有不少鸭血粉丝汤、牛肉汤、面馆等,这都是北方人的最爱,我明白这是汉民族南迁带来的习俗与口味,我们果断地择一小店,品尝了一碗鸭血粉丝汤与一笼蒸饺……
我也漫步在南京仲裁委所在的白下路。据说东晋时在南京幕府山下筑“白石垒”,用来屯兵,后经一系列的战争,在“白石垒”的基础上慢慢建立了城市,就叫白下,乃南京之雏形部分。原来此路也与战争有关,而仲裁委却是为化干戈为玉帛而设,仲裁员可为和平的使者。
我来南京的次数多于从前了,这便是缘分么?但愿此缘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