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女娲故里”的平利县位于大巴山区,山高林密、水流湍急。为了慰问一位困难的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王先生,2022年6月27日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和陕西省红十字眼库的工作人员从西安驱车4小时到达平利县城,然后在原平利县红十字会陈俊博会长的带领下,从县城再驱车1小时的山路,抵达了广佛镇闹阳坪村村委会。沿途之上我们除了感叹平利县如画的山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得益彰之外,还切身感受到了“村村通”工程为山区交通带来的便利。
在村委会,闹阳坪村郭庆波书记和曾旭东主任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王先生的近况和村里关于扶贫救助政策的落实情况,随后亲自陪同我们来到王先生家里。
今年54岁的王先生,严重的尘肺病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平日离不开氧气机,只能简短的与他人沟通。去年他的爱人不幸身患重病,为了给爱人看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最终爱人还是不幸去世,使本来拮据的家里更加困难,目前在西安上大学的女儿成为他唯一的寄托和希望,国家每个月发放的低保金成为他唯一的经济来源。
听说我们要来,王先生早早坐在门口等着,陪伴他的是和他形影不离的由“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专职救助尘肺病患者的社会慈善机构)捐赠的制氧机。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徐自力主任在送上慰问品后紧紧握住王先生的手说:“王先生,我们今天是专程来看望您的,希望您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积极面对目前的困难。我们也向您能够有献身医学的思想境界表示崇高的敬意。”此时的王先生已经激动的泪流满面,也许是他许久的捐献遗体的心愿终于落实了,也许是他再一次感受到了社会对他的关注和关爱。借助着制氧机,王先生断断续续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自己患尘肺病已经多年,病情越来越重,但同时他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爱心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对他的资助还是村委会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都使他感受到来自社会暖暖的爱,特别是国家每月发放的低保金使他的生活有了保障。社会这么好,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回馈社会?王先生艰难的说:“我的肺坏了,但我的脑子还好着。我一直想着要回馈社会,将来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我的眼睛特别好,将来把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
王先生有了遗体捐献的想法后,他就联系了平利县红十字会的陈会长。此时的陈会长已经退居二线,但多年的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经验已经在他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身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一直身体力行的积极参与并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在得知王先生的捐献意愿后,陈会长一方面认真的解答相关捐献知识,一方面积极联系省上相关部门。在王先生家里,陈会长对在场的人说:“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既能推动医学事业发展、救治病人,还能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进步。”
身处大山深处的王先生一直满怀爱心,在患尘肺病初期,他积极的加入到“大爱清尘”志愿者团队,四处奔波,参与当地尘肺病患者的救助工作,宣传尘肺病预防知识。直到自己病重,他依然心怀感恩、回报社会。在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陕西省红十字眼库、平利县红十字会和闹阳坪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王先生郑重的在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是一个感人的时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抒发着自己的一片爱心、传递着他人的爱心,就像王先生家四周环抱的群山,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