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进行冥想练习第七天。
第六天的内容 其实讲了冥想和佛教禅修的关系,要拥有初心和禅心。而对于禅 我的了解太少,没太理解明白,自然就写不出来,于是写了其他的东西。
每天早上冥想完了以后,我就抓住了今天学的最有感觉的东西,按照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这也是一种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法把,如果我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话把这个东西讲清楚,那也就证明我学的不到家。
当然,也许我的理解也不到位,如果有错误有偏差也欢迎大家能指出来。
进入正题,今天主要讲的就是杂念。
相信大家一点都不陌生,在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当你想全神贯注做某件事的时候,脑袋里时不时冒出来的念头,让你分神,无法进入专注模式。
如果你是发散模式,那更加厉害,各种念头如雨后春笋,不断地冒出来。
就像在看B站的视频,一段段弹幕哗哗的冒出来,占满了整个屏幕一样,大脑的杂念也是这样充斥的大脑。
然后我们就很想清除这些念头,让他从脑海里都消失。好让自己只去想当前要做的事。
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你越想清除他们,就越无法集中注意力,杂念就产生的越多越快。
问题的关键就是你的掌控欲和得失心,你企图掌控他们,受你的控制,而这些东西又是你的本能和情绪,是不受你的理智脑所控制的。
这些脑袋的念头就像一大群的牛羊,而管理牛羊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个很多的草场,让他们自己吃草。而管理我们念头的最好方法就是放空大脑,让他们自由飘荡。
就如老子说得“无为而治”。
产生念头很正常,你控制不住,就不要去控制了,也不要想,任他们去。
但是你的控制你的意识,把注意力放回来,做你该做的事。
当你不去看他们的时候,不去想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好像不存在了,因为你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了。
就像外界环境影响一样,各种噪声,你觉得这个很正常,不去管他,就觉得听不到他了。
而当你真的能全身心投入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何况一些杂念。
进入这状态,又需要一种很自然而然的状态。
比如我想看看书,不去多想,也不会考虑现在在哪里,安静不安静,累不累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
拿起来,翻开第一页,就开始看,看着看着不久自然的进入状态了。
如果还没做,就一直想着想那得,那永远不可能进入状态的。
我们太想什么东西都受自己掌控,太计较得失,这些都是杂念的源头。
然后意识又被这些东西不自觉的带走,自然不在做的事情上,烦恼由此产生。
所以每当到这个时刻,我们要提醒自己,保持正念状态,把意识拉回来。
就像冥想中,意识一旦去注意念头,你就把他拉回来,注意到呼吸上一样。
解放你的念头,让他们像风一样吹过,而你的意识不会被吹走,如清风拂山岗一样。
如果自然而然的做不到这样的状态,那你可以想象一下另一个状态。
你的元认知,以“上帝视角”俯瞰着你的身心,你的念头慢慢的出来,流淌过,你的意识在当下,当你的意识想把注意力光线投向念头的时候,元认知把他弄回来。
没有注意力光线的照射,这念头很快就自然消失了。
如果还是感觉不行,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意识分配点任务,他就没空去关注其他了。而你自然而然也进入了状态。
比如看书的时候用手画线,意识就跟着线来看文字。
然后和自己说,看完一段后总结面,这一段话想表达什么。
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一样。
以上的方法都可以试试看。
可能也不会马上有效果,也不要紧,慢慢来。
放在掌控欲和得失心,抱着就是做不好也没什么损失,大家都用一样的,不需要去控制的心态,你就会慢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