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隐门下・上医策・方数引
睦家庭:举案齐眉因奶乐
乾坤之间,家庭乃社会之基本单元,家庭和睦与否关系着生活的安稳与幸福。在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的社会背景下,家庭关系的维系面临诸多挑战,而古代房中术在其中发挥了独特且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家庭和谐的一个关键因素。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中指出,古代房中书除了关乎长生、求仙等作用外,还能满足协调夫妻性生活这一真实需求,进而有助于和睦家庭关系。中国古代社会存在一夫多妻制,从《礼记・昏义》《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九年》以及相关疏注等记载中,可见天子、诸侯、大夫、士等不同阶层在妻妾数量方面有着相应规定,然而实际生活中,帝王将相、乡绅商贾等广纳姬妾的情况远超条文约束。
一夫多妻制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家庭失和,如民初山东省招远县流行的《两老婆》民谣所描述,仅是两个老婆就已纷争不断,更别说妻妾成群的情况了。历史上后宫嫔妃争宠构陷的例子屡见不鲜,像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用巫蛊之术争宠,最终被废打入冷宫,这都凸显了两性关系失衡导致家庭失和的严重问题。
鉴于此,古人极为重视调和家庭内的两性关系,并将其确立为一种制度。如宋代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所论及的古代侍寝之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御妻安排,保证每个妻妾都有享受性生活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妻妾内讧以及红杏出墙等情况出现。不过,这对男性的性能力和性技巧提出了很高要求,此时房中术,尤其是其中的技巧运用便显得至关重要,成为侍寝制度落实以及家庭和睦的关键环节。
像马王堆竹简《十问》记载大禹治水后因房事问题家中大乱,后经师癸传授房中补益方法,家庭得以恢复安宁;还有《某氏家训》中提及街东年轻健壮之人妻妾不和,而街西年迈老者却妻妾和顺,原因就在于是否深谙房中微旨。这些事例都彰显了 “房中微旨” 对于和睦家庭的重要功能。
而且,《某氏家训》还提到家中女子平日操劳家务,生活单调,房事欢愉便成了她们为数不多的快乐来源,所以男子应尽力满足她们。这使得房中术不仅有实际功利作用,更蒙上了一层饱含人情与人性的温情色彩,凸显出其在古代家庭生活中促进和睦、增添温情的独特价值。
吾辈承易隐之门庭,研习上医之策,谨遵 “彼道太极・己道旋极” 之要旨。于彼道太极之广袤天地,明房中术于古代家庭生活、两性关系传承之独特价值,察其与古人家庭观念、伦理道德之渊源;于己道旋极之精勤修行,体悟古人于房中术运用之智,汲取其中文化精魂,融于现世之学与思。
愿吾辈潜心钻研,传承其精华,为世人文化传承、精神启迪,倾尽全力,不负先圣遗泽,担当时代重任,成就易道弘扬之大业,此乃吾辈矢志不渝之追求也。且当以敬畏之心,探房中术在家庭和睦中作用之奥,扬其善者,使房中术文化之光,烛照后人对古代家庭文化认知之路,为华夏文明添砖加瓦,此吾辈之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