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新闻说你们那要降温了,记得多穿点衣服,不要感冒了。”
“妈,知道了,知道了,怎么这种小事也打电话过来。挂了哈。”
“喂……喂……这孩子……”
孩子挂了电话,扫了眼手机,时间是22:02。“还早”,孩子想到。低下头,继续刷手机。
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样的场景,孩子可能会觉得很温暖,或许还有点小内疚,但在打电话那刻,可能只会觉得不耐烦。
这是很多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常态,根源在于很多父母穿上了一件他们一生都脱不下来的戏服,扮演了一辈子“父母”的角色。
1 人人都是最佳演员
电影颁奖典礼上,演员追求的最高荣誉是最佳男女主角,其实生活中人人都是最佳演员。
一天中,人们会换很多套戏服,扮演很多种角色,往往都能驾轻就熟,角色与角色间还能无缝切换,收放自若。
在办公室,扮演着老板或员工的角色;与合作伙伴交往,扮演着甲方或乙方的角色;买东西时,扮演着卖家或买家的角色;在学校,扮演着老师或学生的角色;在家里,扮演着父母或子女的角色……
角色定位,决定了人际关系中人们的行为模式。
很多人跟上司、跟一般同事、跟家人、跟餐馆的服务员、跟清洁工的说话方式就各不一样。
如果观察自己不易,那请观察身边的人,我们会感叹大家都有做演员的天分。每个人都能根据谈话对象的身份,自如地调整说话语气和身体姿势。
人人都会演戏,人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就是这样生活着。
而所有角色中最容易忘我投入的无疑是“父母”的角色。
2 人戏合一的“父母”角色
一个婴儿的诞生,也意味着一对父母的诞生。
小时候,父母教孩子说话,领着孩子走路,带着孩子感受春夏秋冬,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教孩子做人的道理,默默地付出一切,希望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
成年后,为子女的工作担忧,为子女的婚姻操心,为子女的孩子操劳。
这就是很多中国父母的一生。
当知道有了爱情结晶的那一刻,很多人身上就自动穿上了一件“某某父母”的戏服,用一生的时间倾情演绎着“父母”的角色。
“不疯魔,不成活”,是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人生写照。只有人戏合一,达到痴迷的程度,才能将角色演绎到极致。
很多人就是这样演绎“父母”这个角色的。一旦穿上戏服,无论演技如何,就再也脱不下来了,已然人戏合一。
3 角色扮演是导致亲子关系问题的主因
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就是不领情。
很多子女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父母还把他们当小孩子。
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身上那套戏服,在于他们一直在扮演“父母”的角色。
来看看亲子关系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出现的。
孩子出生后,父爱、母爱的天性让父母自动穿上了一套沉甸甸的扮演“父母”角色的戏服。在孩子小时候的人生舞台上,大多数时候是和父母演对手戏,父母是舞台的绝对主角。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和父母演对手戏的机会慢慢开始减少,父母从绝对主角逐渐沦为配角,这让很多父母无法接受。
演惯了主角自然无法习惯做配角。尽管孩子长大了,在父母眼中,他们仍然是孩子,他们仍然害怕孩子会受到伤害,他们要继续保护好孩子。所以,很多父母会选择加戏。
因此,在子女的戏中,父母迟迟不肯撤场,一直站在后面,于是就能经常听到那些经典台词:
“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不听大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在爸妈心里,你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
在子女自己的戏中,他们渴望自己当导演,渴望自由,渴望尽情发挥。可是“父母”的角色在里面,他们只能继续扮演“孩子“的角色,敷衍着配合着父母演戏。
这样的戏,双方演得都很别扭,很累。
4 “父母”只是一种职责,而不是一个角色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当然需要父母的照顾,以免受到外来伤害,这是父母的职责。
等父母老了,孩子需要照顾父母,以安享晚年,这是子女的职责。
但是,父母不要把“父母”这份职责演变成一个需要一生扮演的角色。
当孩子长大成人,父母保护的职责就可以收回了。
父母要相信孩子能够保护好自己,能够明辨是非对错,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父母更要明白子女是需要经历风雨才能更好地成长。
影视剧的主角哪有不历经风雨就能走向人生巅峰的。
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养育的是温室中的花朵。孩子需要经历风雨、挫折甚至痛苦,才能真正成长,才能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5 脱掉戏服,走出角色,做回自己
与人交往,何时最放松?是做自己的时候,是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的时候,是忘掉双方身份的时候。
父母脱掉戏服,没有了“父母”的角色,没有了父母的台词,子女也就不用敷衍着扮演“子女”的角色。
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演对手戏,不是扮演好各自角色,而是要忘掉角色,脱掉戏服,做回自己。
都做自己,就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