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了迎宾路小学周婷老师和驷马桥小学龚玲老师的课,让我觉得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也看到了上课过程中很多不一样的细节。
周婷老师《空气的热胀冷缩》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目标清晰,特别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很有自己的方法。例如,在板书时“条件:受热”和“现象:膨胀”标注出来,而不是直接写“受热”和“膨胀”。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知道每个科学词语描述的内容归属于哪一类,利于学生长期的科学思维培养。而且周老师总是把要求提在学生实验前,思考前,学生能够清晰要做什么,看什么,记什么,答什么,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大的提高,这是我要多学习的地方。后续在解释其中成因时,学生说“分子增多”,教师及时引导到空间问题时,教师又补充一句“数量增加了吗?”学生此时很不确定回答了“是”,其实这个时候就很需要教师介入,周老师做的很及时,但是感觉需要在这个地方多引导多交流,让学生更清晰一些。
龚玲老师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一课,同样也是环环相扣的,环节二中让学生利用感官去认识小苏打和白醋时,龚老师用“观察”一词,我认为可以改一改变成“认识”,因为认识物质的方法有很多种“看、闻、摸、尝、”等,而不单单只是“观察”,以及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只才用“看、闻”的形式认识,其他的为什么不采用没有转折,稍不注意很有可能学生就不清楚要求。课后的回顾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这些细节的小问题也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同时,今天也通过这两节课和两位老师以及评课的各位老师学习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