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健康,关注幸福。
20世纪的别称曾叫“焦虑时代”,现如今的21世纪已经开始转变为“哀伤时代”。这种说法可能有点悲观,不过现实确实令人担忧。
在这个物欲横行的社会,人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缺什么,或者别人有什么而自己却没有,从而使得感恩之心不易产生。感恩之心的最大心理效果,就是要关注自己有什么,人们在感谢自己已拥有东西的时候,往往内心是快乐的、满足的和充满仁爱的。社会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人们不懂得感恩,困苦必将围绕其一生。
积极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感恩之心特别强烈的人,通常会有如下表现:
1.身体更加健康,睡眠更加充足;
2.心情较容易愉悦,抑郁、愤怒、焦虑、孤独感都会下降;
3.对生活抱有希望,容易融入人群,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4.更加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促进个人成长,有更强烈的目标感、意义感和道德感。
不懂感恩的人,情况恰恰相反,必将痛苦不堪,困境连连。
感恩是建立在拥有感的基础之上,是人心向善的体验。它是轻松的、快乐的、优雅的、幸福的体验,而不应该感觉到压力重重、后悔、焦虑、伤心、孤独、嫉妒等。
1.感恩之心是和情感相链接的,没有情感体验,往往只是欣赏之心,欣赏之心是一种对美好的认可,感恩则体现的是人性、敬畏。
2.感恩之心不同于报答之心。所谓的感恩教育就是报答教育是错误的,因为报答是一种思想控制,某种程度上易滋生“物物交换”或“攀比心态”,心理压力极大。
3.愧疚之心和感恩之心也有所区别,愧疚有亏欠之意,它是一种有阴影的或受局限的义务之感,体验的是负面情绪。
既然不懂感恩会令人伤身、伤神、又伤心,我们就需要培养感恩之心,积极心理学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记录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感激,每天花点时间,记录几件我们值得感恩的事情,能够增加我们的心理动机,忘掉痛苦和疲倦。小确幸的事情很多,一顿美味的午餐,一次同事的微笑,一个舒服的淋浴,都可以为我们生活增加幸福感。
第二.回忆感恩。感恩是人类的道德回忆。回味美好的时光,回忆帮助过我们的人或事,无论大小,并心存感激,总是能够令人会心一笑。
第三.表达感恩。表达可以是语言的、声音的,也可以写信。多使用一些正面的词语,比如“爱、幸福、感激、和平、热情、谢谢”等,可以激发我们的大脑前额叶的神经系统,让我们更加聪慧、快乐,更加有动机,更加愿意帮助他人,并且心理抗压能力大增。
第四.传播感恩。感恩会传染,常常与心态积极的人、善良的人、有道德的人在一起,无形中会增加个人的感恩之心,然后再传播于身边的人,让积极、快乐、健康、幸福等正能量充斥整个生活。
第五.回馈社会。当我们拥有感恩之心时,我们要想着回报社会,通过一言一行,让更多人参与到幸福中国当中来,写作创作便是一种快速回馈他人及社会的平台。
借助平台,我要感谢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同事、同学、朋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设有“感恩节”,建议我们相关部门也可效仿,设置专门感恩的节假日。
最后,再次提醒,不懂感恩的人,运气和财富都会避而远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学会感恩吧!
作者:中健心理李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文化传播者。关注我们,关注生活,关注健康,关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