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政府把农村改造中的环境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环境治理中尤其注重种植绿化。在南方的城市中经济相对发达。大部分农田已经收归集体所有。采用大农户作业。部分老百姓并未拆迁,还住在原有的房子的。加上外来打工的人群形成了居民聚集区,环境脏乱差。
现在的农村环境治理,在种植绿化的过程中,受到了老百姓的反对。民以食为天。大部分要种植绿化的地方,都是遗留居民自己开垦的菜地。把大面积的可以种植食物农作物的地变成绿化用地。表面上看,农村的道路环境是提升了,观感也好了,但是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所以会存在绿化种不下去,种下去就被拔掉的问题。更有甚者和施工单位及村委爆发严厉的冲突。甚至演变成小范围群体事件。各种投诉接连不断。
有一个问题,难道种植的蔬菜果树等植物它不属于绿化吗,与其大面积推广种植绿化,不如就规划成篱笆小菜园。让老百姓在篱笆圈的范围内进行一个自己的农作物的种植。种绿化无非是为了改变环境。你只要采用疏导的方式,让老百姓有地可种,在农村里不用搞那么多观赏性的植物多种点果树。老百姓也能得到实惠。
种绿化,把国家的钱赚了,把老百姓的开源节流的功能去除掉了,能不受到老百姓的质疑吗。大面积在农村种植绿化,侵占了多少耕地?一亩地的菜可以供一个4人家庭吃半年。与其大刀阔斧的一刀切种绿化,不如合理规划农村的菜地种植园。
所以笔者认为在农村的改造中,减少绿化的种植,尤其是观赏性的。种点果石榴,桃子,苹果等可以结果的果树,下面辅助一些菜园,让老百姓在里面种植自己需要的蔬菜,一个环境也提升了,也没有减少绿化面积。而且土地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农村改造重点是治理污水,给村民增加一些锻炼的功能区,大面积一刀切重绿化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