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为径让作风建设“不止步”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勤治学、以勤自省、以勤笃行,让作风建设一棒接着一棒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以勤治学,在常学常新中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作风漂浮、履职不力的问题,根源往往在于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政策理解“一知半解”。党员干部要摒弃“任务式”学习的惰性,把理论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以“学到底”的精神、“悟到位”的劲头补足精神之钙。要勤读“原著原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核心内容学深悟透,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学用两张皮”。要勤学“实践案例”,从先进典型的“勤廉故事”中汲取养分,从反面案例的“作风警示”中敲响警钟,让“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的界限入脑入心。要勤学“群众语言”,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在与群众拉家常、听民声中掌握基层实情,把理论学习的“书面语”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在招”。唯有以“学如弓弩”的定力厚植理论沃土,作风建设方能根深叶茂。

        以勤自省,在常思常改中校准行为坐标。作风建设贵在防微杜渐,重在抓早抓小。现实中,有的干部认为“吃点喝点不算事”“小恩小惠没关系”,却不知正是这些“小节失守”逐渐侵蚀了原则底线;有的干部满足于“过得去”,对工作中的“差不多”“还行”听之任之,实则是“懒政怠政”的隐形表现。党员干部当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警醒,常做“作风体检”,及时清除作风上的“枯枝败叶”。要勤照“党章党规之镜”,对照党员标准、岗位职责,每日“复盘”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处事是否公正正派,及时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勤听“群众评价之音”,把群众的“吐槽”当“忠言”、“差评”当“警报”,从“服务对象不满意的地方”反推自身作风短板。要勤思“初心使命之问”,在面对诱惑时多想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在顺境时不骄傲自满,在逆境时不消极懈怠,真正让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勤笃行,在常用常行中践行为民初心。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上。“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如果只把“作风建设”挂在嘴边、写在纸上,而在实际工作中“推一下动一下”,甚至“推而不动”,再扎实的理论学习、再深刻的自我反思也会沦为空谈。党员干部要把作风建设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真抓实干。要勤到“问题现场”,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不拖延、不敷衍,主动牵头、跟踪解决,让“马上就办”成为工作常态。要勤啃“硬骨头”,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不回避、不退缩,以“钉钉子”精神逐个突破,用“实干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勤问“落实效果”,对部署的工作既看“做了没有”更看“做成怎样”,既算“数字账”更算“民心账”,避免“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让作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