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领导在会上讲到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深有感触,但不了解此典故的来由,便认真查了一番……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对于不能胜任之事,如果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是可能酿成大祸的。这是孔子对德薄、智小、力小者的忠告,更是对执政者选贤任能的警告。
东汉的经学大师王符在《潜夫·贵忠》中引用了孔子的这句话,并加以引申——“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用以说明选拔任用官员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缺一不可。同样对自身的修为也是一样的。
《朱子治家格言》有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如果一个人德行不高地位却很高,智慧不大谋虑的事业却很大,力量很小担负的任务却很重,是很少不遇到祸端的。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南怀瑾先生说,这是人生三个不能犯的错误。其间大智慧、大哲理深邃,言辞明了,想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难,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自知。“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德薄而位尊,害己事小,误人事大。德薄者中,自私者多,位越尊权越大,则危害更大。
有些人想做大官,有些人想做大生意赚钱,可是自己的修养、智慧、力量微薄,又不知去弥补和提高,如何能成大事?有些人的才智明明在读书上,却偏偏去做生意,输得门徒四壁,倾家荡产,又是何必?
所以,我们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人贵在自知,选择自己擅长做的事,避免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否则可能会祸害无穷。
我们所有的财富、功名利禄,我们拥有的一切,古人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厚德载物”,只有我们的品行,能力,智慧等足够“厚”,我们才能承载“物”之重,相反的就是是德不配位。“位”就是我们获取的,受益的财富、权利或名声,就是我们的能力、智慧不足以应对我们财富、权力或名声,反而会被名声所累,应接不暇,会成为权利和金钱的奴隶,没有自己的生活。
名利虽然是个好东西,是我们该有的欲望。但是名利如果说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或者是违背自己的道德良心,就要考虑是否要放弃名利这两个字,很多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早就已经超出了道德的范围,破坏了自己人生道德的标准和原则。
追求名利,也不免被虚名所累,误了自己的一生。其实看开了也不过如此,可惜太多的人都被他牵制着,虚名能给人带来心理满足,但是它本身毫无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不充实自己的能力,一味的追求名利,你只能功亏一篑。
当自己能力达到之后,再慢慢的去追求名和利。那个时候你的名和利来得才更加充实,或许到那个时候你根本不用追求,名和利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