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继续阅读于永正的那本厚厚的《教海漫记》,恨不得把每句话都抄下来,原文摘录分享: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彻底失败的毕竟是少数。动动脑筋,多数问题总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自己的脑筋不够用,还有别人的。古人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人抬杠,列车员的钥匙是万能的,他故意不提列车上的所有锁都是一样的这个事实。倘若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样,就像列车上的锁那样,那么教育就省事了,就犯不着去伤脑筋了。问题就在这里,学生千差万别。所以只要不是锈的一塌糊涂,总是能找到打开它的钥匙的。
水总是要流的,堵只能让他不再流向我们所不愿意的方向,要使他流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疏导。在教育中,堵是很容易的,只需说一声不能那样做就行了。说到底,校规校纪也只是起到了堵的作用,只堵不行,有时候堵并不起作用。教育的艺术是疏导的艺术。有经验的老师发现有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并不指名道姓的批评,而是表扬那些专心听讲的人,这时你会发现,正忙活着干别地事的学生会立刻一本正经地坐起来,两眼望着你。如果这时你再给他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它至少可以安静几分钟。这就是疏导,或者称他为引导。
我的思考:这两段话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作为老师,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是否能够真正向于永正老师一样认识到学生之间有差异呢?面对这些有差异的学生,我们是否抱着“一把钥匙一把锁”的心态去区别对待学生呢?还是拿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面对每天焦头烂额的学生问题我们是运用“堵”的教育手段?还是“疏导”的方法呢?还是使用野蛮的、粗暴的、简单的方法去面对我们的学生问题呢?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亦如此,如果都很听话,都不犯错,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还要教育干什么?如于永正老师所言“倘若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样,就像列车上的锁那样,那么教育就省事了,就犯不着去伤脑筋了。问题就在这里,学生千差万别。所只要不是锈的一塌糊涂,总是能找到打开它的钥匙的。”
今日继续推荐阅读于永正的《教海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