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是指儿童传唱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单的歌谣,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比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基本没有很明显的范畴和界限,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都可以归类为童谣。它的叫法很多:“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等”。名称虽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的。
说简单、通俗点,但不一定科学:“童谣,应该是由一代一代人,口耳相传,在儿童口中传唱。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单,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
童谣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诵易记。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三是讲究押韵。
按照地域划分:有方言童谣和普通话童谣。按照童谣的艺术形式划分:童谣在千百年的历史传𠄘中,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润色加工,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颠倒歌、字头歌、拗口令和谜语歌。
1.高梁梗,梗高梁,高梁田里嫁姑娘,姑娘矮,嫁螃蟹,螃蟹八只脚,嫁骆驼,骆驼秀,嫁舅舅,舅舅耳朵聋,嫁裁缝,裁缝手又慢,嫁大汉,大汉张开口,嫁花狗,花狗摆尾巴,李嘎找虱子,嫁雀子,雀子飞,嫁乌龟。乌龟往河里爬,捉住不放它。
2.一月一好下棋,二月二好点豆,三月三拔茅簪,四月四,四个铜钱四个字,五月五,划破龙船打破鼓,六月六,六盘瓜子六盘肉,七月七,七颗豆粒豆好吃,八月八,八个老巴子捡棉花,前面捡后头炸,把老巴子眼睛炸花了,九月九,九个猴子摘石榴,十月十,十个猴子打官司,你的猴子打赢了,我的猴子打输了,冬月冬,一卖韭菜二卖葱,腊月腊,过了初八赶猪杀。
3.推磨郎,拐磨娘,推的面白不过,做的粑粑甜不过,隔壁的大姐来尝一个,一尝尝了十八个,还留一个给婆婆,婆婆吃了半夜要茶喝,箱子角篓子角,碰了婆婆的后脑勺,请道士抬下坡,请先生拿棉花堵住着。
4.锯米子菜,蒸蒸菜,好吃的婆娘拿碗来,来早了,没烧熟,来迟了,吃完哒,只有跟我屋的狗子,在桌子空里啃骨头。
5.好哭佬,卖灯草,卖的河边狗子咬,狗子狗子你不咬,他是我家好哭佬。
7.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你热我也热,花钱买一把,一天扇到黑。
8.男踩花,女踩花,前门的花,后门的花,花踩花,一把抓,靠地入,一百六。
9.告郎归,一归三,三月出,减二月,二月出,减小月,一起入。
10.什么牛,花牯牛,什么花,菜子花,什么菜,辣菜,什么辣,胡椒辣,什么胡,斗胡,什么豆,豌豆,什么豌,台湾,什么台,戏台,什么戏,把戏,什么戏,戏完哒。
11. 说唱歌就唱歌,唱起歌来上山坡,哥哥十六我十五。河的石头滚上坡,
12. 点点脚,掰掰鹅,将台坡,赶包鲁。包鲁南,包鲁北,南的北的种种荞麦,荞麦开花姊妹多少,张小李小幺姑的脚好小,蜷斗。
13.一二三,砍三刀,四五六,揪揪肉。七八九,握握手。
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