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原是一部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后被用来形容琐碎细小、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
教育是一地鸡毛,都是一些小事,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我把教育做成了什么?就是带着我的学生养习惯,过好每天的日子。
卜老师说,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养根教育。要过好日子,就必须让学生从根本上养成好习惯。所以接手新班先定规矩,养成好习惯。
一、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到校的习惯。
刚刚入学的孩子,对初中生活是懵懂的,第一天报到,我让下午准时到校就迟到了12人。我规定了到校的时间,要求学生早上7:15到班进行早读,下午2:10到班,入班后要让读书声要响起来,进行语文、英语和政史地生学科的诵读。没有读书声,课代表和同学们一起受罚。
为了这条规矩,我早上7:10左右,下午2:05左右到班,与学生一起开始晨读、午诵,坚持每天比学生早到岗,监督落实。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早读终于能按时读起来了。
由于班主任率先垂范,学生迟到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除了偶1-2人迟到以外,全体同学都能按时到校了。准时、守时,是他们养成的第一个习惯。
二、认真值日的习惯。
班级卫生代表着班级的脸面,也是班级考核中的硬指标。所以开学初,我们就把值日任务具体化,保证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但是刚升入初一的孩子,不是忘了值日,就是打扫不干净,而最经常的就是忘值日。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每晚将学生留下来,让他们每个人提前一个晚上逐一告诉我自己的值日任务和到校时间。
“老师,我的任务是擦黑板,倒垃圾,每节课下课擦黑板,一天倒三次垃圾。早上7:00,下午1:55要到校值日。”
“老师,我的任务是拖室外走廊,早上和下午各干一次。早上7:00,下午1:55到校值日。”
微信群,卫生班长王钰霖妈妈也每晚八点准时发送值日提醒,告知家长。王钰霖同学的检查也很认真。终于,现在班级卫生我不用操心了。目前我们班级的卫生情况较好,室外清洁区值日生实现了无人管理,自主化值日。
三、记作业的习惯。
很多学生不记作业,当时可能记住了,回家又可能忘记了,造成遗忘作业的现象,所以班里作业总是收不齐。家长想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也无从下手。
我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个记作业本,要求学生天天记作业,做完一项作业,换掉一项,并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计时控制好时间。家长签字并进行点评。
我每天收记作业本,批改记作业本,学生每天在本上不仅记作业,也反思自己的行为。现在全班57人,有53人能完全按照老师要求认真做好这件事了。另有4人偶尔不记作业,与开学初比,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
四、每天练字的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让一首漂亮的钢笔字伴随他们的一生,同时也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在网评试卷中学生因为书写质量差被扣分的难题,从2019年10月15日起,家委会聘请书法老师,每周上一次书法课,教同学们怎样写好钢笔字。
为了配合这个活动,班级开通了晓黑板打卡,每个学生每天至少写四行字,我们坚持了71天。80%的同学通过学习,写字情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是,要想写好字是一个长期的活动,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坚持。
五、每天运动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但是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不很乐观。全班57人,近三分之一都是小胖子。体育成绩堪忧。
现在的孩子普遍懒得动。尤其是跑步,学生更是跑步动,跑不快。除了配合学校每天阳光大课间的跑操以外,我们班从一开学就抓了学生的跳绳。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跳绳三组,每次一分钟。录视频或拍照发送。在家长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坚持下,前后坚持了92天。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同学们的跳绳成绩在体育测试中非常突出。
第六、每天背默英语打卡的习惯。坚持让学生通过晓黑板打卡发送语音或视频。
这六个习惯养成教育,不仅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认可和支持,也让班级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寒假,我们开启了第七个习惯的培养,那就是阅读。现在学生和我一起每天练字每天阅读,写阅读存折并打卡。
萨克雷曾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相信我给学生播下的这些好习惯,一定会帮助他们收获更多的成长,让他们过好初中甚至以后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