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第981天
我们愿意成全别人的程度在哪,就能看到自己善良的宽度在哪。
成全比体谅更上一个台阶。
体谅,是理解他们的不易,看到生命的辛苦与努力,尊重他人的命运。成全,是愿意自己后退一步,成全别人——成全他人在当下所需要的赞美、力量,哪怕是通过虚荣虚伪的方式获得,我们也可以从善意的角度出发去成全对方。
我们很多时候是希望他人欣赏与肯定自己,难免在和他人的相处之中产生了比较,不是想证明什么就是想要获得些什么。有时候“证明什么”也是为了获得些什么。比如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有时候“证明什么”只是不想自己被他人比下去,挫挫对方的锐气...
一个人能够成全他人,除了需要善良的心,还要这种善良的能力。善良是一种选择,做出选择的程度却需要能力。
这种能力跟一个人的认知与自我完善的程度的有着莫大的关联。人格稳定的人,都是知其所长也知其所短的人。不为所长而自鸣得意,不为所短而妄自菲薄。面对他人时,知道他人一样有所长也有短,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对方也有他自己需要学习之处。可以自我欣赏、肯定与赋能,也能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平等而自洽欢愉。
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心境是平和安定的,愿意有更多的退让与宽容,愿意支持和成全他人。不需要从他人那里“拿到”什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有力量——我本具足。不想从他人身上获得什么,不是对他人没有了任何期待与希望,而是他人能够给予我们需要的,欣然接受,不能给、给不了,也没有关系,他人没有义务应该给我们什么——不管是欣赏赞美还是感谢与帮忙。
能满足自己,能成全自己,自然能生出成全他人的善意与能力——
如果‘我’这里有什么是你需要的,就拿走吧,‘我’什么都有。
如果成全你的虚荣、虚伪能够让你变得有力量去完善和成长自己,我想我需要多些退让与成全。
我不会卷入你的情绪,因为不会卷入,在我这里没有攻击一说。你不会攻击到我,除非我自己本来就有“内伤”。所以,对你的宽容不是宽容,而是我知道那不是我的东西,我不会带走你的伤痛放在自己的兜里。
不用感谢,我们每个人最该谢谢的是自己。如果真的感谢,或许我们应该带着对他人的感谢去传递“恩”,让更多的人得以获益。
呀,这样会不会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呢?!
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成全他人,生活会是怎样呢?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自己的心境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你会不会很喜欢这样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