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细,脍不厌精。饮食如此,生活如此,文化也是如此。文化一词,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它可以是庞大国土几千年历史的载体,也可以是日间食物的灵魂转化。汪曾祺先生正如后者,运用食物的转化,既写食物,而更多是写生活,而透过生活折射出的是我们的文化。《人间滋味》是汪先生的美食散文,其中生活的滋味,人生的履历,文化的洗礼,在其中调和转化。这些都是汪曾祺先生崇尚淡泊自然和精神境界的写照。其中通过各地美食精细的描写,来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的传播。
既然是散文的阅读,我对《人间滋味》的感悟也是行散而神聚的。中国这么大,从南到北,地域不同,文化底蕴也不相同,同样的食物在不同的地区可以开出不同的花。比如萝卜,北京的水萝卜汆羊肉汤,淮安的青萝卜,广东的萝卜丝饼。这一章的对于萝卜的描写字字入味,从南到北不同的地域文化展现在眼前。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五味这一章。酸甜苦辣咸,是食品五味,也是人生五味。山西人爱吃醋,广东人爱吃甜,川菜辣且麻,浙东人吃得咸,长沙出名的是臭豆腐。“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中国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于传统的建筑,古老的文物,也在于华夏大地上不同的风土人情,在于各地孕育出的不同的饮食文化。
食髓知味大抵如此,汪先生的体会不仅是对美食的热爱,更是对生活的微缩呈现。而在故乡的食物这一章中,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篇散文--端午的鸭蛋登场了。高邮鸭蛋是这篇的主角,在他细腻的描写下,眼前浮现的是一戳就流出红油的鸭蛋,鲜香扑鼻。
高邮是汪先生的故乡,所谓乡愁思乡,大抵是中国文人写作中亘古不变的话题,而汪曾祺却是在家乡特定美食中寄托故乡的怀念,正如他所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人间滋味》让我感受到,味道真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不仅在于菜式的给人的味觉感受,也不仅是调味中五味的全盘托出。更是寄托了时节、情感、人。而食物是味道的集合体,通过汪曾祺先生对于食物细腻的描写,以及他对生活本身真挚的热爱。生活是很美好的,从日常的食物出发,感受生活本身,感受生活的乐趣。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本质后,仍然热爱生活。”汪曾祺先生经历了从动乱年代到和平年代,他也算是在经历人生种种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生活的烟火气,在书中娓娓道来。或许,简简单单的美食,就是生活本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