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的威尼斯依然艳阳高照,火辣的太阳下,大量的游人纷拥而至,虽然人物角色换成了衣着现代的游客,这样的场景看着倒也像是油画里贸易繁荣的蒸蒸景象。如果威尼斯安静地像一座乡村小镇,可能反倒没有了印象中的样子,又哪来的威尼斯商人呢。
国际建筑双年展是此行唯一的目的,在这个以水为纽带以古老建筑为衬托的氛围里,我十分好奇现代的建筑展览会有怎样的表现方式。主展览在威尼斯较远的一个岛上,坐着贡多拉,沿途观赏一幅幅在油画里熟悉的场景,然而却丝毫感觉不到曾经曼陀铃旋律对这个地方宣扬出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空气中除了弥漫着热气和人潮拥挤,其他的已经被蒸腾殆尽。
展区好似隐藏在威尼斯的一片绿洲中,不时有小壁虎在草丛中嬉戏出没,各国家的展示主体风格迥异散落分布在各处,类似世博会,会有自我的设计诠释,而最令人舒适的是人群稀少,让我得以以自己的节奏欣赏展览。
此届双年展的主题为“自由空间”,根据官方介绍,是鼓励以利用自然的资源,比如空气,重力,光线等来表达慷慨的人文主义。以往,我们欣赏建筑,总是会被其线条,装饰,色彩等吸引,特别是欧洲古典建筑,大多是对君王的丰功伟绩和宗教至善至美的赞歌,其华丽和规模,足以历经千百年依然大放异彩。可是,总是缺了点什么。除了艺术大师的造诣,我们或许只能看到这些大石块砌成的夯实建筑对神和权的无上捍卫和赞美,而这些早已随着历史沉埋于土。
一本宣传册上引用了一位建筑师的话,意为建筑不再只专注其本身,而只是创造出一个为人的意识和活动的自由空间。那么我理解为它可能是一种有形却无形的存在吧。自由,似乎是重点,它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解释角度。有人说,自由的空间是政治开放民主的社区,我忘了是哪个国家的观点,挺像是美国人;也有专注民族宗教信仰的,例如以色列; 有人提到,自由的学校即为自由的空间,意为在教育的场景里,是否营造出自由开放的氛围;有人说,自由的空间即为暂时的无序,我理解为类似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布局,看似动态的无序混乱却有趋于平衡稳定的微妙状态;有人认为,慷慨地利用公共空间来与他人分享,是将来的趋势,例如在公共空间里来一场集体瑜伽冥想。。。
我最喜欢的诠释,是涉及人类认知情感的维度。有一个馆,用一个木制的方形装置,用不停的迂回和转折,和停顿来暗示在里面来回走的人们,在停顿处思考,在迂回中反思,在转折处豁然开朗。一个空间虽然并没有在表达实质的内容,却提醒我们去发现内容,而这本就是反反复复,兜兜转转的过程。而其想要表达的并不重要,你怎么看才重要。
走出展览,我望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它一边遗留着古典的外在气息,一边在某个角落展示着当代生活美学的高度。我不敢说,能欣赏这些作品,他们可能也只是创作者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已,如果你赞同他的生活艺术哲学,那么便以自己的方式去构造自己的自由空间即可。我们的未来可能更多的东西将被虚拟化,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我曾经恐惧过害怕过,可是如果保持我们的哲学观不变,那么形式是否那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