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养育孩子成为一个必须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学科,那么,能够以较高水平毕业的人,恐怕不多。
即使它入学门槛极低,只要具备生育能力就可获得资格,它所需要的时间跨度之长、耐心之多、知识库之强悍却不是人人都能兼具的。
想要有个理想成绩,也必须父母具备持续成长的欲望,以及知识储备。
他出生,你需要知道他生理需要。
他开始有自己的思维,你得尝试理解他。
你需要提前准备,以经历他的各种敏感期。
你需要懂得他的火星语,还得听得他最爱的托马斯并准确回应。
他的小脾气,你得有办法应对。
他的狂热和旺盛精力,你得想法附和。
还不能对他有不合理的期待。
孩子刚睡着,我就开始今天的写作。今天的主题,也是我在哄他睡觉时发生的一点不愉快,我内心是有些愧疚的。
事情是这样的 :
儿子昨晚因为没午睡,下午不到六点就困得在餐桌前睡着了。
今天一样没睡午觉,我以为他会像昨天晚上一样早早入睡。抱着这样雀跃的心情等到7点半,他还没有睡觉的意图,焦虑一点点侵蚀了我的心,我越来越暴躁易怒。
一边在念绘本,一边还得忍受他时不时肢体的突然袭击,比如猛扑我怀里撞击到胸口,强烈的痛感,让我耐心值持续下降。
我的语气开始不善,对着他厉声说话!行为变得粗暴,用力拉扯他等!
我回忆着《这样跟孩子定规矩》里,第一章就提到的一个,关于家长态度和心理预期,会引发孩子的问题行为的一段内容,我简单复述一下:
家长觉得孩子是故意的,不过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只会让家长更生气。
那么如何预知事情发展呢?你要牢记,孩子并不是成心气你,你也不可以为了让孩子听话而不择手段,这样就能更冷静客观地看待整件事情了。
所以,孩子的情绪反应主要取决于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家长对孩子负面情绪的应对能力。家长越焦虑愤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越强烈。
开始我看着将近7点的时间,就料到儿子今天睡觉时间不知道又到几点了。
想到无法体验昨晚他早睡后我一个人看书做笔记、听课程录音、写作时那么舒爽,我就反感焦虑。
这个时候我已经进入将要跟儿子进入拉锯战地状态中了。
这种觉得儿子不能顺应我想法的理解,只会使情况恶化。内心有一股小火苗,这样想法反过来影响我对儿子的方式。之后又会心生愧疚,怪自己生气时变得不那么理智。
从另一方面说明,对孩子的预期值要合理,才能更轻松。
可我们大部分人的问题就在这儿,明知道事情的发展,却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怪孩子吗?
我们家有这样两本绘本,一本叫《大卫惹麻烦》,这本书里你总是能看到大卫各种各样另我们家长头疼的事,比如打棒球把窗户砸碎了、上学忘记穿裤子、饿到吃狗粮、骂人、抱一堆零食饮料把被子打破,没做作业却说被狗吃掉了等等让人哭笑不得地囧事。看故事地的我们怜惜他,可当我们是家长的时候呢?他们是故意的吗?
另一本叫《凯,能行》,凯吃饭的时候,杯子会跳起来,他解救杯子的时候,玩具自己会撞到果汁掉下去,凯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他很苦恼。而妈妈却也总是说,凯不够聪明懂事能力强,凯慢慢的也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不行。
你想到了什么吗?
上面这么多困难,你害怕了吗?是否想直接放弃这门课?如果是,请你一定要认真考虑哦!
你可以咨询下身边的父母们,我想他们的答案会是统一的标准 : 即使再多困难,也从未后悔有他或她!
而看再多的育儿书籍,终究有些问题,你得经历,才懂得,其中的苦与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
你还想修习这门学科吗?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