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问她的名字
□侨育中学高二(7) 胡舒琪
总有一首歌让你铭记,总有一段情让你回忆,总有一个人让你刻骨铭心。 时间在无声无息间悄然逝去,暮然回首,春节即将过去。
不知她是否和我一样开学了呢?她在那美丽的云南又会有怎样的元宵趣事呢?她会在老师眼皮底下干什么好玩的事呢?嗯,一切还不得而知。
她是我在寒假期间结交的一位网友。也许,当有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更多的想阻止我不要和网上的陌生人聊天,不要去跟网友见面的一些条条框框。但是,毕竟已经长大一岁了,也会自知分寸了。
开始,我们的初步了解只是一次偶然。她告诉我她在老师上课时在桌子底下玩蛐蛐,折纸,玩着我未识得的小玩意,让我不禁道:这真是个女汉子!不过,在这大千世界能够相互交流也是不易的。她告诉我,她家在彩云之南,是个山青水秀人还美的地方。我之前在书上了解到云南是个人间圣地。她在我的要求下拍了一张照片:湛蓝的天空,连绵的山丘,挺拔的大树,各色的植物,一幅山水画般的世界。真是令人神往!
年三十晚上,抢红包、发红包给春节增添了一道可口的特色菜。当大家都在抢红包的时候,我们两开始了一场关于文化艺术的交流会。我津津乐道家乡的舞龙舞狮,敲锣打鼓,放炮竹。她也妙趣横生地唱了首她家乡的山歌,歌声婉转动听,悠扬跌宕,如清澈的山泉淌过沉静的石岩……给我印象中的云南又增添了一份人文色彩。 在动听的歌声中,我脑海中慢慢地勾勒出她的妍丽身姿:飘逸如瀑的秀发,清澈如水的眸子,淡细柔婉的柳叶眉,曼妙有致的身材,艳丽多彩的服装,跳着与我们客家人不同的民族舞……着实令人神往。
她邀请我去她的家乡旅游,享受美丽的风景,沐浴碧水蓝天,让我沉浸在美丽的地方无法自拔。她还要带我吃遍云南的特色美食。她竟说保证你会流连忘返,不想回到你的家。尽管我们未曾见面,但在她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热情豪爽。一想到这儿,就让我感叹:是什么灵山秀水孕育出了这么美丽的女孩,想必名字也是很大气的。
那么我该不该去问她的名字呢?想想,既然两个人都不先说,我又何必去打扰刚刚建立起来的友谊呢?不如就让它一直保持下去,交个隐秘的朋友又何尝不可呢?于是,一向喋喋不休的我,又怎能仅仅陷入她的美景美食之中?当然,我也向她介绍了我家乡的土楼建筑、风俗民情、特色小吃。
两人建立起友情,信任逐渐升高,彼此不必过问太多,她的名字也不再重要。最好不知道,就让这份不知名的淡远清纯友情永远保持下去。
春节祭祖
□侨育中学高二(7)班 李颜
春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习,外出赚钱的人都尽可能地回到家乡与家人团圆,开开心心地吃顿年夜饭。而在年后,人们注重的便是祭祀了。
今年初六,我们一房人就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祭祖仪式。初五晚上,大人们就开始忙碌准备第二天祭祀的东西,其中最花时间的就是做“丁子粄”了。这种粄是由糯米煮成的白饭经过舂打成面团状,再由人一个一个做的。它成椭圆形状,偶尔会有一些圆状的,小小的、白白嫩嫩的,做好之后一个个整齐地排列在盘子上,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在祭祖当天,大家都早早地起了床。早饭后不久,打鼓的人就乘着大车出发了,车上放着锣鼓、锄头等一些祭祖要用的东西,打鼓的人要一路打到祭祖的山脚下。其他的人也纷纷各自乘着车,跟在大车的后面。
在上山的路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拿着一些东西,力气大的便抬着鼓和锣走。经过一系列必不可少的点蜡烛、烧香等活动后,我们就要准备在山上吃“大锅饭”了。 小孩们捡材,大人们煮吃,菜式并不多,都是一些家常菜,却令人回味。这吃食中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前一天晚上做的“丁子粄”了,把带着甜味的粄和酸菜一起水煮,总是令人胃口大开。这个粄是每年都不可少的,它寓意着今年大家能够顺顺利利、结婚的新人能早生贵子。
吃饭前,喝酒的人会挖出去年埋下的酒来喝。这酒仅仅埋了一年,看起来却很有历史感。我不知道埋酒的行为寓意着什么,但每年吃饭前总会有酒被挖出,新带来的酒在走之前被埋下。我们在吃饭前要打一次鼓,要走之前也要打一次,说是要告知祖先“我们吃饭了”之类的。
祭祖回来的路上也要一路打鼓,然后要去每家每户串门。我常常跟着锣鼓队去串门,因为每户人家都会放糖果在桌上给吃。我总会在每户人家放鞭炮迎接锣鼓队之前跑进他们家里,等鞭炮放完后再跟着锣鼓队的后面出来。吃糖只是附带的,我更喜欢的是看各人家里装扮的年货,对比谁家里的更漂亮、更有趣。我想,这也是春节一道特别的风景了。
春节不玩手机
□侨育中学高二(7) 杨熠婷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伴随着科技的发达,春节也不像那么回事了。 新年与旧年交替的那个晚上,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总像大人们一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可是今年却与往年大不相同了。
除夕那天晚上,表妹邀我一起去聚。这很正常,刚准备走,她就问我:“你不带手机吗?”我疑惑地回答:“聚会带手机会让我分心的,何况它没电了。”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刚到,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所有在场的朋友全部低头玩手机,还挂着充电宝。其中一个朋友看到我们后大喊:“快过来抢红包,抢得最多的发红包。”表妹赶忙上前:“你有没有我的微信号?”我惊愕:“我没带手机,不如打牌吧。”她们头也不抬地说:“抢完红包再玩吧。很快的,乖啦亲。”我感觉很尴尬,就忙着去剥瓜子。她们有的跳脚,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脸上表情难以解读……
剥了好一会,我终于按捺不住了,拉起表妹,刚打算走,她们也不好再玩,只好打扑克。 我手气很好,玩了一会发现她们又玩手机,在刷‘福’字,你刷刷我的,我刷刷你的,乐得不行。我大叫:不玩了。赶忙上别地串门去了。我推开门看到他们正在低头,过去一瞧,才发现他们在玩“王者荣耀”。
好吧,我自己跑回家拿手机再去聚会才不觉得无聊。归途中发现小孩子们在戏闹,玩着炮儿,才发觉我已经长大了。
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无聊了,年味已经变味了。
春节趣事
□侨育中学高二(7)班 李志斌
看着手机,烤着电火炉,手里抓着零食,在一个寒冷而干燥的房间呆着。叮!一条微信消息。哦!姐姐发来的?
我连忙点了进去,信息界面上,姐姐只发了个句号来,好像要暗示什么。 我平时上学,很少与姐姐聊一聊生活上的趣事。只有找她买东西时,勉强能够多聊几句。我回了姐姐:“姐,你也太无聊了吧!”正当我被她骗过发愁时,叮!这一次发了个红包过来,上面标注着春节今晚整点跨年明哥会发一个大红包。 我没太在意上面的文字,只是快速瞄一眼,迫不及待地点进了红包,叮!5元,恭喜发财!我不愉快的打了三个句号回去:“姐,你也太抠了吧!”姐姐回了我:“不要算了,发回来,这还是我刚刚抢来的。”我问:“谁发的?发了多少?”我的心情向往着那个人及那个数字。“明哥发的,估计有一两百了吧。”我只有期待晚上的大红包了。
话说,没有红包的春节,是不愉快、不完美的春节。时间到了下午,许多大人给了我们读书人一个红包,有的不用红包套,直接抽出100元给我,更有意思的是老爸微信红包给了我200。连传统春节红包都可以这样玩,以后会不会都被电子红包代替呢?这是以后的事。
我拿出手机并打开微信。叮叮叮!流行的抢红包已经开始。规则是每个人发1元,分5包发出来,每次抢红包的运气王接着发。我参与了这次游戏。 第一次我抢了0.31元,第一个,不幸的是我中奖了,我发,我还倒亏了0.69元。第二次我抢了0.30元,嗯?这么不幸。2秒后,最后一个0.31元。哈哈,不是我。我一共抢了12次手气最佳,我的钱就在这欢笑中消失。
吃完晚饭,离那个大红包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在这期间,我做足了准备。我看到姐姐手机中正在下载未知软件,貌似在计划什么。我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房间,打开微信。有的人在等待,有的人在聊天,有的人在刷屏。还剩1分钟的时间,我握紧了手机,手里不断流汗,担心抢不到。我不断点屏幕,不让手机灭屏。
有的人开始倒计时,刷屏的人更加疯狂,并且许多人也跟着刷屏。十、九、八……所有人都停止了一切活动,只叮这眼前的屏幕看。六、五、四……所有人更加疯狂了,迅速地将4G信号打开,把WiFi关闭,以免断网。三、二,最后一秒,所有人如同上课盼下课的心情。一,叮!我用迅速的手指狂点。1000红包电子现金。
有一句老话:“你猜得到开始,但你猜不到最后的结局,是多么残忍。”当然,我手再快,也快不过现代智能科技软件,那1000电子现金最终不是我的,也不是别人的,而是姐姐的。
随着烟花、爆竹的响声,新的一年开始了,随着大家对这次红包的吐槽的声音,在烟花五彩斑斓的照耀下,我们似乎都被红包绑去……
家乡的年味
□侨育中学高二(7)朱雪燕
在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最期待的便是春节除夕与大年初一。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里的亲人们小年左右也就陆陆续续回到家里了。每家每户在农历二十九的下午便开始杀鸡鸭了,年三十那天早上起来便准备去各个地方,给五显大帝、伯公老大、仙子娘娘等神仙送点好吃的,拜一拜。
拜神回来后便开始做芋子包,大家都参与做这个。一般是先做一点够吃了就拿去蒸,剩下没有做好的便慢慢做喽!芋子包熟了之后,没多久就吃得精光啦!午饭也就这样解决。下午便早早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可以说是从“天亮吃到天黑”。
孩子们在吃饭前就洗澡,然后穿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吃年夜饭。吃饭中,会收到大人们的祝福与红包,这时候都是最开心的了。饭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吃糖果、喝茶,都笑呵呵的,真好!
随着锣鼓声响起,孩子们便又追着鼓到处跑。敲着锣、打着鼓到每家每户拜年,所到之处也必定会有鞭炮迎接。转了一大圈之后大家也都累了,便开始到处玩,到一些要好的朋友家吃东西,聊天,玩手机,在微信抢红包。等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便各自回家准备开门啦。
开门的时候,到处都是鞭炮烟花的声音。之后大人们便召集每家每户凑钱买鞭炮烟花。锣鼓队便敲着锣、打着鼓去给五显大帝、伯公老大、仙子娘娘等拜早年。每到一个地方都先好好闹一闹锣鼓,大人们便开始烧香,打鞭炮时大家都闪得远远的。
我们那有个习俗:大年初一,就得去祠堂。吃完早饭后,便跟着锣鼓去祠堂。之前,我一直都不懂为什么大年初一就得去祠堂?原来是去给祖宗们拜年。这个习俗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
每次早一些去就听见锣鼓喧天;去的时候得准备一些东西:一只鸭,一块猪肉,一壶茶,香纸和鞭炮等。这年味真让人回味。
山村春节锣鼓
□侨育中学高二(7)班 黄菲菲
大年三十那晚,寂静的村庄被一段激烈的奏乐闹醒。这段热烈的音乐以锣鼓声为主,鞭炮声为辅,两者交杂一起,响遍了整个村庄。
我的老家是一个小地方,主要分为三处:上楼,大路下,下楼。而大路下又分为上屋和下屋,我家就处在下屋。每个地方都有一个锣鼓队,总共有4个,四路人马从各自地方打起,打到我们村庄做戏的台子上。四个大鼓,几十个锣敲打着。敲锣的人跟着各自队伍的鼓的节奏敲打:咚咚锵、咚咚锵……
敲了一阵后,由一个资深老人敲鼓。原本嘈杂的乐章变得整齐了。锣鼓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到上楼,我和一群小孩子都在旁边跟随着。锣鼓队要经过每家每户。到了一家就要进门打,然后主人再放鞭炮,桌上有备好的茶水,哪个人累了就可以趁这个时候喝一杯茶。当我还懵懂时,问妈妈:“为什么要到每家每户去打呀,还要放鞭炮?这样多累啊。”妈妈笑着回答:“这是我们村的习俗,是为了给每个人拜年,让每家每户都热闹起来。”
锣鼓队从上楼打到大路下,再打到下楼,最后打到“老屋”(宗祠)。在“老屋”打了一阵后,锣鼓队就停下休息了,村长每年都会让人准备些吃的喝的在这里。敲锣鼓的人在连续打了几小时后筋疲力尽,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身上衣服早已湿透,这时他们便可以与随行的小孩们一同享用这些食物。已经十点了,他们原路返回,直打到做戏的那个台子上。
鞭炮不停响着,锣鼓不断打着,每个人都筋疲力尽,可每个人都还用力地敲着。 大概十分钟后,就可以打着锣鼓回家了。四路人马声势浩大地回到自己的楼里。在楼里还要继续打,一套完整的旋律打完后,才是今晚打锣鼓的结束。 疲惫不堪的打锣鼓的人,回到家后洗澡,洗完澡后还不能睡觉,全部人都要熬到十二点,准备“开门”。临近十二点时,鞭炮声就一齐炸响,又是一阵热闹。
鞭炮声过后,村里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寂静。 (指导老师:胡赛标)
【学生作文点评】这期刊登的六篇“春节纪事”作文,语言质朴,技巧稚嫩,但真实地反映了春节生活的原生状态。
小作者剪辑生活,视角独具,因而各有意味:舒琪的《我不想问她的名字》,选材独特,写网络时代的友情,触摸时代脉博,很有味道:现在的“好友”,许多不知其甚姓名谁,什么职业,甚至何方人氏,雾里看花,是耶?非耶?各有答案。李颜的《春节祭祖》,妙在客家独特的祭祖习俗,丁子粄、大锅饭、打鼓埋酒等风俗,弥漫出浓郁的客家风情与文化。我忽然想说:客家人真有意思。熠婷的《春节不玩手机》,标题有反讽意味,结尾巧妙:中国人很无聊,年味已经变味,我不玩手机,但最后呢?深邃的意蕴寄之意料之外……
志斌的《春节趣事》,写抢红包,生动风趣,结尾反转,立意高远:我们似乎被红包绑去。雪燕的《家乡的年味》,看似有点流水帐,但年味也就寄寓于细节之中。霏霏的作文《山村春节锣鼓》,着重写除夕夜四队人马的敲锣鼓、赛锣鼓,透露出小山村淳朴的民风与独特的风俗……当然,如果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主题就更加丰厚了。希望小作者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提炼生活。(胡赛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