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刚结束,网上沸沸扬扬的哈尔滨市的“天价鱼”事件也终于有了结果。
事件的始末是常州一家人在哈尔滨旅游,吃了顿铁锅鱼后被饭店索要上万元。该帖引发广泛关注。哈尔滨市松北区当即成立联合调查小组,对此事进行调查,网文中提到的饭店“北岸野生渔村”也因“不以真实名称提供服务、餐饮许可证过期”等违规因素被迫停止经营,并吊销执照处以罚款。
事件从被揭露到还原真相历经数次反转,细节如下:
2月14日,常州人陈岩在微博中爆料在哈尔滨吃了一顿明码标价的398/斤的“野生鳇鱼”事件,称被宰,一顿饭花了一万多。
14日上午,多家媒体开始报道此事,大多数网友开始炮轰东北人“天价鱼”事件不厚道。
15日,哈尔滨官方公布,已经对涉事饭店方取证了解相关情况,饭店给出7折小票,并有当事人签名。相关部门认定饭店明码标价、不违规,导致舆论一边倒向了饭店方,质疑陈岩所述的真实性。
16日,当事人发表对“天价鱼”饭店方给出的某些证据的反驳,称7折自己并不知情,并且签名有假,可以字迹鉴定。
17日,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发表声明针对目前已核实的北岸野生渔村饭店存在不以真实名称提供服务、餐饮许可证过期等问题,责令其停止经营活动,并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行政处罚。
18日,“天价鱼”游客发表微博称不再会发表任何声明及接受采访,而涉事饭店因涉税以及开具发票的真伪问题正在被调查中。
子非鱼,安知我非野生鳇鱼
“天价鱼”事件尘埃落定,且不论商家被处罚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整个事情,最根本的起因其实就是在于,顾客花了398一斤的价钱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来源正宗的“野生鳇鱼”?
在餐饮市场上,虽然整个餐饮系统服务的是终端消费者,但令人无奈的是,消费者也是餐饮链条上最为被动的一端,可以说,从单个消费者来说,力量比较薄弱,相对于商家,消费的产品从来源到生产加工信息都无法直接获取,只能靠商家的职业道德素养,或者更消极的说,就靠消费者自身的运气了。这也导致类似“天价虾”、“天价鱼”事件不断出现。
同样的,传统餐饮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现象对餐饮企业也带来很大的影响。一直以来,食材的的安全与来源正宗与否也是困扰餐饮酒店经营的大难题,如何对传统的供应链进行变革,打造一个价格透明、食材安全、提供食材的专业和速度等方面安全、可靠、可控的食材采购渠道,已成为餐饮酒店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市场也在挖掘和培育这块新需求。
餐饮酒店采购渠道的弊端造成某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食材进入了餐饮原材料采购市场,一旦餐饮酒店耗费人力物力采购了这些食材,消费者以高价去消费,就会开启紊乱市场的导火索。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受到侵犯,市场秩序和自身发展也会直接受到损害。
如此,餐饮“天价鱼”的出现,虽然只是个案,但是也已经反映出了餐饮行业中需要一个能够直接体现餐饮企业食材与保证消费者权利的安全的、透明的食材供应系统,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作为被服务对象的待遇和福利。
信任:餐饮与消费者关系形成基础
餐饮企业与消费者作为餐饮的两端,形成关系的基础在于信任二字。一旦破坏,则非常难以修复。就“天价鱼”事件的触发,则说明了该酒店并没有将“信任”当回事,一方面拿“养殖鳇鱼”充“野生鳇鱼”,一方面开具伪造、虚假发票,恶意消费消费者的“信任”储备,而当消费者给予的信任“余额不足“时,那么造成损失的将不再仅仅是“某野生鳇鱼村“一家饭店,而是餐饮酒店行业面临的整体危机。
因为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机制并没有落实到位,导致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在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甚至肆意作假,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不能简单归于餐饮商家的自觉性,而是在市场内形成一个可供餐企和消费者所有人都能够监督的第三方机制。给予餐企和消费者双方充分的空间,而一旦有此类的食材出现问题,直接与第三方监督机制联系并解决。这也将会大大补充部分渐入形式化的政府监督机制的缺陷,甚至提升餐企和消费者的营销、消费的积极性。
而这种能够保证食材安全以及助推餐企发展的第三方机制,正是所有餐饮企业以及所有致力于餐饮行业发展眼光正在挖掘和发现的,甚至已经正在培育运营当中。
D5����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