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水是轻柔的,亲近的,充满睿智的女子,有什么烦心话来到这里,静静地坐在湖边。坐那么一下午,把心中的烦闷一股脑的全部都抛给湖水,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湖水的平静,波澜不惊,总是会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充满浪漫色彩的西湖,给来来往往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上巷道里的青石板路,不由自主的想起来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穿着碎花旗袍的姑娘,有着轻盈的身躯,太息般的眼光,逐渐的走进又离开。这是动人的时刻,心不听话的跑了出来。

美人如兮,荷花盛开,在美丽的宋朝时光,热爱四海为家的苏东坡怎能不来这里?站在西湖,脑海里呈现出的是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怕是爱极了西湖,不然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怎能留下千年万年?

由了这首诗,西湖一度被称为西子湖。西施四大美女之一,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惹得旁人爱慕不已。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西施,让越王真真的是爱得像是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缺失不得。而宋朝的苏轼把西湖比喻成西施,对西湖盛赞之余不乏深深的爱意。

这湖,这诗真是有灵性的。一首诗推动了一片湖的晶莹,一片湖让一首诗灵动十足。

苏轼虽然没有唐代的李白爱喝酒,但是小酌怡情嘛,喝上两口还是会调动心中的那根情弦的。

和好友来到西湖,偌大的湖水似是饱读诗书的女子,微眨着双眼,嘴唇蠕动着好像在欢迎着他们的到来。与友人不谋而合,席地而坐,恰好身边带着一壶酒。

苏轼欢喜地提议:“今日风景尚好,不如小酌一杯如何,也不失了雅兴?”

友人自当同意。

有一种牵引,正在不知不觉的发生,正当举杯同饮的时候,天空下起微雨,淅淅沥沥的装点着湖水的烂漫,此刻的湖水更加赚人眼球。看那方才的五光十色,骤然之间变成素雅的淡色面孔,清新、素简,过目不忘。一浓一淡之间越发的韵味十足,我见犹怜。

友人看到苏轼目不转睛的看着这其中细微的变化,想着苏轼心中定当有作诗的灵感了。于是打趣道:“东坡,面对大好景色,何不作诗一首?”

苏轼回应:“不愧是我亲密的朋友,知我心性。诗兴大发了,来,容我作诗一首。”

苏轼端着酒杯,缓慢地往湖边靠近,一手背在身后,看看天,看看湖,看看远处,又瞧瞧身边,于是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亦晴亦雨,亦浓亦淡,都是她,仿佛又都不是她,这样的转换美到极致,湖水仿佛是西施的化身,来到这里把美又演绎了一番。

友人听罢拍手叫绝,说:“不愧是大诗豪苏轼啊,作的诗真是让人震撼,震撼啊!”

“也是太美了,太美的东西会让人情不自禁。”

是啊,太美的东西让人忘乎所以,不由自主,也是这种随性所作才能真正表现出苏轼的真性情,而真性情的东西往往是不朽的。

西湖是美的象征,也是情的象征,白蛇传的爱情传说更是给西湖披上了浪漫的外纱。对于美好的向往,源于西湖,也源于苏轼的这首诗。

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意外中的获得,是惊喜,是对于苏轼诗词的回报。一切因缘皆缘由,整首诗的上阕和下阙的对比和反差让诗活了起来,也让美人以另一种方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更加让西湖活脱脱的充满了生命的色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青春与甜蜜 在杭州读研三个月后,金秋十一月,生日那天,林浩然才第一次来到他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西湖。 这完全不...
    耿然君阅读 755评论 0 4
  • 如果不是这次来到惠州,我还不知道原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曾被发配至此,与惠州有一段不解之缘。 而不到这里来看...
    芸淡风轻1983阅读 585评论 4 3
  • 今天是到杭州的第二天,早起吃完早餐到超市买了些日用品,回房间打扫完清洁后不知不觉又到了中午。据说明天就要开始魔鬼训...
    九尾貂阅读 265评论 1 1
  • 从初中三年级开始,我便外出城里求学,一周回家一次,因此,周末成了母亲期盼的日子;高考时,由于豪言壮志的选择,大学四...
    一铭二畔阅读 339评论 0 0
  • “就在这一瞬间,才发现;你就在我身边,就在这一瞬间,才发现;失去了你的容颜。什么都能忘记,只是你的脸;什么都能改变...
    肉都给我吃阅读 53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