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大红花的启示》有感

          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故事《大红花的启示》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于老师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大红花这一激励手段,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起初,大红花作为一种奖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为了获得这份荣誉努力表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有的孩子为了独占大红花产生了嫉妒心理,有的孩子因长期得不到大红花而逐渐失去信心。这一现象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教育过程中激励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启示我们,教育中的激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质奖励上。物质奖励虽能在短期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过度依赖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真正有效的激励,应该是多元且注重精神层面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需求,用鼓励的话语、信任的眼神、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于老师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策略,不再单纯以大红花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独特表现。这让我明白,教育评价不应是单一、刻板的,而应是全面、动态的。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节奏和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细微之处,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大红花的启示》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门充满温度与智慧的艺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用恰当的激励和评价方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