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的渴求,是今天人们特别认同的一件事。因为,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太多太多,获取知识的成本太低太低,过去在学校几年掌握的知识如今可能不用一个月就能实现,这便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征。
多学真的好吗?我的回答是既好也不好,如果选准一个方向,长时熏修,必有所成,这样就好。如果看见什么都想学,学什么又都没学精学通学透,这样就不太好。
著名自媒体罗辑思维有八百多万用户,天天都在收听在学习,而且见书就买的罗友大有人在,可有几个学有所成呢?有几个学到了名堂变得和罗胖一样优秀呢?樊登读书会也是如此,以一年读五十本为口号这几年迅速增粉。其实,我想说食不厌精,学不厌杂。许多人中了学习的毒,上了学习的瘾,因学而学,甚至学废掉了。蒙田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多读杂读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极易丧失创造力。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你是吗?
今天,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看,你到了30岁就要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自己最适合做哪一类的事,最擅长做哪一类的事,哪件事最容易获得成就感。如果到了40岁,你还没给自己身上贴上一张辨识度极高的标签,逢人自诩: 我就是我,从职场角度看你的人生基本是失败的。
一次,朋友的饭局,说可以带朋友来,电话那头突然问朋友做什么的?我竟一时语噻,多年的朋友竟然无法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介绍。
最后,我想说,你选定了你的目标,再围绕着目标涉及的相关知识去学习,是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按照吸引力法则,朋友圈每天都会把和你标签相关的信息和资讯分享给你,每天总会有人慕名来拜访你,甚至无理由地就想帮助你,久而久之你想不成为专家和达人都难。今天,之所以很多人籍籍无名,碌碌无为,就是自己身上缺少了这张标签,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欲速则不达。
比如我,主标签就是“众筹书店第一人”,”书店众筹教父”,这辈子就想做和阅读和书店相关的事,尤其是用中国式众筹的理念去做书吧,甚至想把创办创意书吧开遍每一座城市每一条街道写进自己墓志铭里,做好这一点这就足够了。
后记: 如果时间精力还有允许,你还可以给自己贴上一张副标签,我的副标签是 @绘本老爸,本人长期对绘本的关注和研究,自创了一个课题《认识绘本与儿童教育》,目前已经在各地讲了十几场了,反响热烈。个人非常喜欢给孩子家长分享经典优秀绘本中的精彩,也看好国内未来即将爆发的绘本热,谁叫咱们都是“中国式家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