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里,有家长留言道:“老师你做事要更仔细点,不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我心头一颤。
赶紧往上翻看内容。
梳理下来,这是发生在10分钟前的事件。
起因:地理老师把当周没有背诵过关的学生名单发在了班级微信群里。
紧接着学生本人在下面留言说自己过关了。
地理老师说“好的”。
本以为一切归于平静。
地理老师的本意是想让没关过学生,家长周末在家监督一下完成任务。
因为下周还有新的任务。
这本无可厚非,在学校老师统一通关,但实在通关不过的学生,家长周末监督一下也是应该。
没想到那个学生家长马上回消息道:“老师你做事要更仔细啊……”。
我看完这条消息立马血压飙升,但我作为班主任,还是控制着内心想骂人的冲动,脑子飞速想着怎样跟这位家长讲讲道理。
一会儿后,地理课代表发了他手上学生本周通关的名单。
我看那个学生名字旁边已经打勾了
地理课代表解释说:“他跑回学校重新拿了打卡单重新勾了。”
课代表家长也道歉说孩子工作没做细,请大家原谅。
我想着课代表从家跑几公里到学校,就是为了给那个学生家长解释这么一个本一句话就解释清楚的问题。
我强忍怒火,在微信里打字。
大概意思是课代表很辛苦,帮着老师监督学生背书,一些学生要拖到最后,也是课代表们牺牲自己的休息和放学后的时间帮大家把背诵任务完成。
再说老师,下班后的休息时间也没闲着,盯着学生背诵,默写。
老师工作没做细,漏勾了一个学生名单,那是老师漏勾还是学生自己没去勾呢?
有时候老师在忙不得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勾。
我有时候就会这样做,打卡单也不是时时在手上啊。
转眼来到第二天中午,那是个周一。
我想来想去还是给那个学生家长打去了电话。
我跟他聊清楚了他那么直接质疑老师的坏处。
老师这么做的目的。
如果出现类似的误会,就当让孩子再复习一遍的心态。
出现问题私聊的礼貌。
家长比我想象中的接受时间短。
我一说明,她就明白了,说要给地理老师道歉。
我说不用了,我会跟地理老师说清楚。
她感谢了我,我们互相挂了这通电话。
丘比同学的事件,可以说圆满画上了句号。
我后来反思了一下整个过程的情绪路程:
愤怒。
悲哀。
冷静。
愤怒竟然有这样不识抬举的家长,提醒你监督一下你的亲孩子背书有错吗?
学校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你家长一点力都不想出?
悲哀竟然这么负责的老师被质疑,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真心实意为了学生进步,到底值不值?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性,指望他们自觉背书复习,不如指望太阳能从西边升起靠谱。
尤其这还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一的学生,玩性十足,学习动力和学生目的不足。
作为班主任的必修课之一就是要学着释怀和放下,并把一切不合理的学生行为,家长行为合理化并不走心地“被气着”。
我做到了平静。
但我还是被激怒,并悲哀了一下职业氛围。
我想,如果有下次,我的操作和这次是一样的。
但我试着从心接受少愤怒甚至不愤怒。
明确职业内涵,能力范围内把份内之事做精做透。
因为,只要跟学生打交道,就无法避免会和他们背后的大人打交道。
跟人打交道,就不可避免要碰上形形色色的角色。
见招拆招,保持尊重,有理有据,温柔且坚定,专业且真诚。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能有效沟通。
今天的天,突然就阴了。
今天的心情,却明朗了。
做一个适度的老师:管教学生有度,工作有度,教学有度,做事有度,说话有度……
不过度用力,也不辜负每一个期待的眼睛和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