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龄的“贵人”们 (3)
生活中可能谁能够细心到记得自己到底认识过多少人,估计柳比耶夫也未必能纪录得那么清楚。但是,稍微有点良心的人总会记得在某个困难阶段谁曾帮助过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能记得住自己的“贵人”或者“恩人”。所以自古就流传下来许多关于感恩的佳话,以京剧《锁麟囊》、《投桃报李》等各种文学形式代代相传,且俯首皆是。这么看知恩图报,也许是人的本能。
回归咱们今天的话题,“贵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贵人?
我的理解是:帮助或曾激励过自己的人。
所以,我对“贵人”的理解有两个浅显的纬度,和大家一起探讨。一是的确帮自己出谋划策,甚至关键时刻出手提携自己的人--别人;第二、就是参与努力全过程的人---自己!
之前也说过,别人提供机会是能进步的一个因素,但最主要的还要靠个人努力!
试想:别人给的机会再多,王有龄自己不努力或者能力不足以扛起领导给的责任,那他肯定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回到《红顶商人胡雪岩》原著中看:
首先,王有龄不是白丁,人家也是书香门第出身,有一定的仕途观念熏陶又是捐班的盐大使,大小也是个“赵家人”。俗话说,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而我们的“雪公”为走上仕途精心的做足了准备!
第二,在通州得到何桂清的指点后,王有龄在京城还购置很多对口书籍,认真研读(本身就是读书人,王自然融会贯通、总结归纳当是他的长项)。对贺长龄的《皇朝经世文编》,林则徐的《四洲志》《武圣纪》等书籍的研读让王有龄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回浙江途中,同时为印证所学,在清江浦居住好些日子;充分了解当地码头、河务、漕运、淮盐运销等实质性的工作;亲历“长毛”造反;同时对时局做了深入客观分析。
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以及有胡雪岩在背后财务、谋划、人脉的全方位支持,才使王有龄得以在黄宗汉面前有足够自如的应对策略。
如果王有龄不能给人一个值得信任的印象,也许就不会有贵人提携他!什么意思呢?要想让人帮你,你就要让人看到你值得帮的地方。
在自己还不足够强大的时候,就潜心修炼,修炼到让人能看到自己。修炼就是为目标有侧重的做准备。只有自己强大到别人无法忽视的时候,那就成了。网络上有一句酸掉牙的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要再找贵人了,其实贵人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