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部奥斯卡大片,看到简介,十分合我的胃口。我喜欢的电影,可以引起对人性的一种思考,一种对自己的反思,对自己现状的思考。
电影的开头就是那个叫jake的自白,他5岁了,他是从天堂咻的一声来到了自己妈妈的肚子里,然后借由此出生了,他的声音稚嫩,透着孩童的天真单纯无忧。但是影片有一个很奇妙的设定,jake出生在一个小房间,直到他5岁他都没有出去过。在他的世界里,房间就是一整个世界,一整个宇宙。
很难想象一间房间就是整个世界,整个房间就是整个宇宙,对于像我这种早已经习惯了世界的人来说,又怎么去想象一个房间就是整个世界呢?
然后影片就由此开始了。他起床,然后说:“i'm five.”然后他和盆栽说好,和水槽说好,和鸡蛋蛇说好……似乎每天他都是这么过的。然后吃早饭,做早晨锻炼,看电视……所有的活动都在那个房间完成。就这样一直到了5岁。
突然有一天,他的妈妈突然觉得孩子不应该在这样的环境,难道她要在这个小棚屋里面度过一生,她的孩子也要吗?这一切本不应该这样的,于是她有意的改变jake的世界观,jake说"I hate the story"。怎么会没有抵触呢?曾经以为的东西都被颠覆,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但是最后他还是接受了,可能因为那是他的妈妈,世界上唯一可以依赖的人。然后她想办法让jake“生病”,“死亡”,告诉他出去以后该怎么做。这样的牺牲也是很大的吧?孩子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又怎么去克服呢?唯有那颗藏在后牙槽的牙齿意味着"妈妈一直陪在身边"。
孩子啊,怯懦却又勇敢。但是他却还是说他做的不够好。
最后孩子出来了,他的妈妈也被解救。我忘不了当jake完整看到新世界的时候的表情,可能在戏外导演让他只需要表现出放空的表情,但是就是那样的表情深深地触动了我。
每片落叶,每缕清风,每一束光……都有它存在的独特的意义,原来这就是”世界“。
是啊,原来这就是世界,这样的一个真实的世界。
后来,jake渐渐融入了周围的世界,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容纳。他在与这个世界互相接受,在摩擦中互相接受。同样他的妈妈也是。
当他的妈妈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记者问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不再孩子一生下来的时候就远离那个房间呢?当时她是可以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福利院诸如此类的机构。是啊,为什么呢?jake只有他的妈妈这样的一个理由值得信服吗?似乎并不是吧。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吧。我想他的妈妈也是有私心的吧,可能她不愿自己一个人被关在小房子里面,所以她做出了那样的决定。
这部电影,感人,也让人陷入思考,但是是怎样的思考我却没有办法说得具体。可能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吧。
在看完电影之后的这几天里,一直都想把感想写下来,但是却一直忘记,今天有机会写下,却没有想到这篇感触竟是那些电影里面最长的。
2016年3月27号晚上23点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