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时只要注意以下三点,就能把握优先顺序的关键:
(1)重新审视此前的生活习惯。
(2)确保充分的睡眠时间。
(3)将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来做。
“我需要睡眠,但我更需要早起。”
不管每天多忙碌,都要确保自己有安静独处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从焦虑而不知所措、逡巡不前的状态中释放出来。
用“30分钟×2”的方式分两个节点集中做事。前30分钟做好一天的工作计划,一天中应该做的工作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在这期间安排妥当。一旦着手,也就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后30分钟用来关注一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情。如此一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自己也可以在想做的事中获得充实的快乐。
早上固定习惯”就是在前30分钟内做好一天的工作计划,然后用后30分钟关注并着手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情。
从以上片段来看的话,
这篇前面讲的都是关于确认工作的优先顺序(也是举例子),我个人而言的话,还是在工作开始前花十几分钟想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早起后的一小时,我还是想做和工作不一样的其他事情。目前我做的工作还是不需要另外的时间,多出来的时间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比较好。
关于拆分时间的话,如果不是工作,我还是专注做一件事情(个人目标方面)就好,因为晚上的时候,只做一件事情,时间其实也过得很快。工作事务繁琐,所以可以查拆分节点。
除此之外,书里还介绍了四象限分割法,我自己的目标最高也只能属于绿色,红色的话可能就是半年后的公务员考试吧。不过书里面,红色的范围更广,个人兴趣爱好技能也被划成了红色,绿色则与正在进行的工作息息相关。虽然我觉得我不会和作者一样分这么细的哈哈。
看到书里的案例,有一个还蛮熟悉的,就是执行时间+具体事项+负责人,按节点完成项目。
晨读在于应用。夜读重在消遣。
“如果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属于辅助性质而没有需要“播种”的东西,或者自己不能胜任,那么不妨使用“早上1小时”来思考自己能胜任什么,进而从中发现真正需要“播种”的东西。”
觉得自己的工作谁都能做,只是一个工具人。
我现在也有这样的困扰,把工作内容罗列出来更多的是黑色和蓝色,红绿几乎不可见,自己的能力是一方面,非要从价值层面拔高的话我觉得也没必要,总之边看边走吧。
为了确定好早上的时间表,规划好“早上1小时”,那么不妨尝试一下“立起”法则。
“立起”法则分为以下四步:
(1) 睡觉:确保合适的睡眠时间。
(2) 确定:按照志向,确定自己需要“播种”的东西。
(3) 时间:为了保证“播种”时间,早上的计划要固定下来。
(4) 坚持:即使失败,也不气馁。
自留作业: 1、撰写 企划案、2、学习 报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