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你学生中哪一个是真正有学问,能够继承你的道统的?孔子回答说,只有颜回了,他能够做到“不迁怒,不贰过”,但是“不幸短命死矣”,只可惜已经死了。“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现在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好学之人了。
孔子这里提到颜回具有“不迁怒,不贰过”的学问德业,这六个字我们一辈子也做不到,因为凡是人都容易犯这六个字的毛病。“迁怒”,就是乱发脾气,把自己的不愉快转嫁到别人头上。我们最容易迁怒的对象是自己的家人,比如你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里,老婆好心问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于是你不耐烦地对夫人说:“你少烦!”这就是迁怒。“贰过”,是指第一次犯了过错,第二次又犯。比如说抽烟,有人下决心戒烟,这次抽了,下决心,下次不再抽,可到时候又抽起来了。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贰过”。
“不迁怒,不贰过”,这两句话概括了全部历史哲学,也概括了人类的行为哲学。人们真能做到如此,不是圣人,也算是个贤人了。
譬如我们说“怨天尤人”,就是迁怒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到了困难的时候怨天,这是最普通的事。说到“怨天”,如韩愈所说的,一个人“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又如《史记》中对《离骚》的评论:“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澹,未尝不呼父母也。”这里所指的“穷”,并不是只没有钱了才叫“穷”,一件事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就叫做穷。此时往往情不自禁地会感叹:“唉!天呀!”身上受了什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往往就脱口而出:“我的妈呀!”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人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心理上就逃避现实,认为这是上天给自己的不幸。“尤人”,就是埋怨别人、诿过于人,反正是“我没有错”。所以一个人为朋友效力,受人埋怨,是难免的。尤其当领导的,受人非议,更是必然。
至于“不贰过” 这层修养,比起“不迁怒”的操守,那是更深一层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