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篇劳动节回家
野菊米
五一下午,到达毛竹溪。杭州、金华、老家三路人马汇合,家中顿时热闹起来。
房前屋后的草木也蓬勃起来,枇杷树结着绿果子,其中有几个许是被鸟啄出了一个深洞,摘下一个,抹去外面的绒毛,枇杷表面顿时变得翠绿而发亮。拿在手上玩腻了,就放入嘴巴嚼了一下硬硬果肉,令人意外的是酸酸的竟无涩味。蓝莓花已谢,小果逐渐成形。我盯上了门前一丛丛已经抽出花穗的朱顶红,和老妈扦插成功的蟹爪兰,走时要带上移植。
晚饭后暮色中,一行四人二狗沿着公路散步,指点江山,这是咱家的地,那是咱家的自留山,溪里的这个深潭,这个水坝就是小时男孩子戏水之处,这儿曾是密谋偷梨之处,诸如此类。不知不觉已走到邻村柘周。进入村子,忽然想起嫁在此村的秀阳姐曾说新房建在第二排。一问村里妇人,果然开着灯的那户就是,走到窗户旁一瞧,晗娟姑娘正静坐客厅。敲敲玻璃,笑说几句闲话,顺走一袋小竹笋,打道回府。
第二日照例被屋檐上鸟鸣声和走街串巷卖肉卖豆腐的吆喝声叫醒。山村的五月,穿了两件衣服,还是觉得沐浴在阳光下更舒服,这凉爽的山里天气。说话间,邻居送来一把香椿嫩芽,青紫色的叶子捧在手心,放鼻尖一嗅,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
吃完早餐,爸妈张罗出以前捻玉米的团箩、电子秤和一袋袋炒制好的新茶。大家伙儿开始往小袋里装茶叶,过秤,塑封。茶分三种,一类是标准龙井,一类稍大些,另一类是传统手工炒制烘青。这几年老妈每年都备置一些,往杭州带,送给前些年在莲花港一起跳舞、打鼓的老姐妹们。龙井茶青翠中带点黄色,朵朵都是爸妈亲手摘取,再请人炒制(四十块一斤的工钱)。连筛下的茶叶末都散发出浓郁的清香。自己炒制的烘青茶,墨绿色,揉成弯弯曲曲的,用开水泡开,清香中带点茶叶本身的苦涩味儿。记得小时的烘青茶朵更大,拿到收购站卖之前还要放米筛子上择过,把青杆子折断,挑出。不知不觉中,茶叶包装工作完成。
中午,老哥一边换家中自来水过滤器的滤芯一边提起修剪茶丛的农事。据爸妈说,接下来他们在家农活的重头戏就是剪茶叶,摘金银花。下午何不趁人手多一起去?午饭后,我坐门口的椅子上惬意地看《资治通鉴》中晋纪的事,白狗懒洋洋地趴在地上。许是品了一上午新茶的缘故,精神抖擞的,一点都不困。爸妈进进出出,又是借茶剪,又是找草帽。老爸找出电动茶剪,备好柴油。嘿,这大家伙,钢锯有半人长,把手上有油门和开关,看着怪吓人。
午休后二点,一行六人,浩浩荡荡出发去田里。爸妈特地挑选了一处修剪难度系数低的茶地。老爸骑上电动车,打头阵去了。我们五人,又带饮料、桔子,又选帽子、换鞋、拿凉伞,还带上旧衬衣。两只狗都也迫不及待跳上车。开车去地里,车停机耕路旁。老爸已经在田里忙活了。这块田就在一条小溪旁,溪中野草青青,黄花烂漫,清澈的流水潺潺注入一汪小潭中。田埂上还有几棵笔直的杉树,投下一抹绿荫。旁边人家的茶丛已经剪到根了,隙间套种上玉米苗。小狗布丁躲在雨伞下的荫凉里吐舌头,白狗托托在茶丛间来回穿梭。
三个男人对于那电动工具交流片刻,开始工作,马达一拉,隆隆声作响,随之倒下的是一片嫩绿的茶树枝,。谷雨过后的茶叶奋力生长,抽枝,舒叶,换成旧时,倒是一枝枝采摘,一把一把塞入菜篮的盛采时节。至今我还记得把一筐沉甸甸的茶叶在村中大会堂里过秤后,从菜篮里倒到竹席上的那份骄傲与满足感,以及满地绿油油茶叶的壮观场景。而现在,这样的茶叶早已无用,必须全部剪掉,然后施肥,重新生长,来年新茶才能长得更好。
我们三个女人,也不示弱,人手一把手工大剪刀,双手端起,“咔嚓咔嚓”奋力剪枝,但比起电动剪,实在太慢了。后来我干脆做起了精修茶丛的活儿,就是把茶丛两侧残留的新枝剪去。唉,我这干活的样子真有点像我班上那些拿到作业本,不好好从头做起,而是挑着做的娃。海婴显然比我吃苦耐劳,坚持把一畦茶叶从头到尾地剪完。
老爸举着一枝覆盆子朝我们走来,上面挂满了红通通的小果子。我们小心地在带刺的枝条上摘果子吃。三个男人轮流操作机器,刚换下的一个总是累得坐田埂上,直呼手臂酸。我有点心痒,想试试操作机器。独辨说行,指导我把带子背在肩膀上,钢锯横拿在腰间,双手握柄,双脚不由自主地叉开,像极了大战临近时严阵以待的士兵。
独辨帮我把抽绳一拉,机器突突发动,两排钢锯交错动起来。我举着它,缓缓朝茶丛平移过去。显然,突突声还不够响,发动机要调到高档,隆隆声更响了。我双臂紧绷,靠着身子和大腿的带动,才能缓慢移动机器。生怕有个闪失,根本完不成把锯子立起来侧剪的动作,只一味地来回做慢动作平移。最后总算给最后一小畦茶丛“理完头发”,独辨帮我把机器关了,耳边恢复了宁静,我才长舒一口气,发现自己紧张得全身都僵硬了。
剪完这块地,回家稍事休息,转战另一片田畈。这里的田坎上有不少的野草莓,覆盆子。还有野菜,只顾着摘了。又看到一种乡间常见大叶植物,夏天在植株顶端开出一串穗儿似的白花,学名叫博落回,罂粟科,竟是有毒的。放在旧时的茅厕里,可毒杀蚊蝇、虫蛆等。
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机器声停了,老爸吆喝着,大伙儿回家了。一路扯着闲篇,诸如邻家勤劳的大哥,白天厂里工作,下班回家后晚上戴着头灯采摘茶叶呀,九十三的老奶奶身体除了耳聋,身体康健,还在照顾近五十的傻儿子啦。这就是村庄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