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常会遇到紧张的情况,一旦紧张,注意力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无法集中,脑袋也就没法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看到题目时可能就没有思路,结果时间就在原地踏步,一点点流逝。
等到考试一结束,回头看刚才冥思苦想却没做出来的题目,马上就有了解题思路。这时候你说,学生是不是能力不足呢?但考完试他又能解出来。如果说他具备这个能力,为什么考试时又做不出来?那这道题到底是会还是不会呢?
其实我们常常混淆了一个点:会做题并不代表能做对题;能做对题也不代表能快速做出来;能快速做出来,也不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说白了,就是熟练度不够。
当一件事情熟练度不够时,你会发现做这件事特别耗时费力。比如骑自行车,刚开始不熟练时,保持平衡非常困难,练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但当你熟练以后,就能轻松骑车去各种地方。
考试和学习也是一样,平时学的知识如果不够熟练,考试时或许能答出来,但不会很轻松,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考试时,时间又是有限的。
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这就会导致在某道题目上可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试开始后,你的时间和精力会迅速下降,甚至比别人下降得更快,持久力也会差一些。当考试时,脑力和体力已经被透支,你就很难继续答题了。
这其实很像玩游戏,游戏里都有行动力点数。行动力用光了,就什么也做不了了。也许你还能去打怪,但已经无法获得经验。平时学习和考试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会做题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我们在课下、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多练,把技能练熟,这样才能应对考试时的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