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四十年
文/追逐晨风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四十年,在四十年的巨变中,我们幸福了吗?
庆幸我们有过记忆深刻的童年。
我出生在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挨饿受冻的日子已过去,就算是生在偏远山村的我们也已经可以上学,可以学文化,从书本中认识外面的世界。我们从书本中得知,外面有许多我们没见过的东西,没体验过的生活。"电灯,电话,电视,有了电,多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语文课本中的这些话至今都记忆犹新。我家大概九十年代初期才有了电,那时大概十岁左右,记得刚刚通电的那天晚上,家里同时也买回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院子里还接了路灯,我和妹妹大晚上兴奋的不睡觉,在院里踢沙包完。在后来,电视就成了我们晚上的伙伴,那会电视只有晚上播放,白天没有,不影响干活。同时家里也买了台录音机,记得假期里,哥哥总是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除了流行歌磁带,就是说书带,那些带子每天循环播放,把说书的内容我们都听滚瓜烂熟。五年级我们就得离开村子去乡镇上上学,住校,那会小,特别想家,就羡慕城里的孩子,上学一直可以住家里,每天能回家,特别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过上城市人的生活,爸爸妈妈上班,孩子上学,每天车水马龙。好在爸爸有些文化,哥哥也大我们几岁,总会在假期给我们讲故事,讲一些新知识,教我们吹笛子吹小号,练打字,打算盘,我们的生活也算丰富多彩。不过我们那时的愿望就是好好学习,走出山村,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就像那些生长在老北京的孩子从小的愿望就是出国一样。
离开家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转眼我们上了高中,为了上学,举家搬到了县城,租了房子,城市的房子并没有比乡村的好多少,没有家里宽敞,也得生火做饭。不过我们确实是见识到感受到了更新奇的生活。过生日吃上了蛋糕,偶尔也吃顿火锅,骑自行车上学,去商场买衣服,后来还见到了pp
机,手机,电脑。再后来,我们去了省城上大学,天地更广,有了自己的手机,到后来也有了电脑。生活的欲望一步步满足着,前进着。
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我们生在了最好的年代,也生在了最坏的年代。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我们憧憬过美好的未来,想找到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干着自己理想的工作。可毕业了,我们没来的急思考,就结婚了,工作了,没有太多去思考,去规划就过上了平庸的生活。我们被时代追赶着,被生活追赶着,忙着琐碎的生活,停不下脚步,我们要生存,要买车,要买房,要养孩子,兜兜转转,奔波不息。但还是居无定所,有些幸运点的,可以平稳过活,有父母为他们铺好的路。可是我们的父母为我们读书求学也竭尽全力,我们的人生都得靠自己。不知不觉中,网络已控制了整个时代,能抓住时机抢占时机的已赚到了金,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国家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小康,单从物质和经济水平来看,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也可以满足了。可现实却是还有许多的人在迷茫不知所措。大量涌进城市的农民工们,每天拼劲全力,可依然在城市扎不下根,干着最苦最累的活,租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城市里依然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扎不下根,可是,他们离开了土地太久,想回到农村已然回不去了,乡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没有了学校,孩子也没发上学。而那些所谓的城中村的村民,算起来是幸运的,他们有分红,可以吃房租,生活全然无负担,可是他们没有多少文化,心灵空虚,整天无所事事,时间久了,吃喝嫖赌很快就把他们土地换来的暂时的家当抖落完。工薪阶层么也并不轻松,看起来生活比较体面,可每天辛苦工作,车贷房贷,老人孩子,特别是孩子的教育还不能落伍,不得不跟风比攀,课外兴趣班,择校费等等的消费每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物质水平是越来越好了,生活也便捷了,可是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小的。食品不再安全,人们的健康越来越没有保障,手机越来越先进,成了人人离不了手的工具,大人小孩整天痴迷与快餐文化和网络游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愿意思考人也更少了。各行各业,思考的都是利益和生存,竞争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人们逐步忘记了初心,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只是跟着时代跑。
时代的脚步不会停息,未来的世界我们无法预测,可我们也得适当停下脚步,想想我们的初衷,想想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幸福究竟是什么,我们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能使自己真正幸福,能使人们更幸福,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渺小,但我们不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不能一味被时代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