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用来在水面浮行的木排或竹排,大的叫筏,小的叫是桴。
从:跟从、一同。
材:通“材”,才能。
译文
孔子说:“我的主张若是无法推行下去了,我就坐着木排漂流于海外。但是能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有吧?”子路听了这话非常高兴。孔子又说道:“仲由的勇敢远远地超过了我,不过,不过在其他方面就没有可取的才能了。”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如何?”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治其赋:指负责军事工作。赋,兵赋。
千室之邑:指有一千户人家的城邑,本章指公邑,不同于卿大夫的采邑。
宰:古代县、邑一级的行政长官。本章指卿大夫的家臣。
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
束带:整理衣服,束紧衣带。本章指穿上礼服或朝服。
宾客:这里主要是指外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子路算的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一遍,孔子才说道:“仲由啊,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可就不知道了。”孟武伯继续问道:“那冉求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呢,一个拥有千户规模的城邑,或是一个具备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都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算不算得上‘仁’,我也不清楚。”孟武伯又问:“那公西赤怎么样啊?”孔子说:“赤呀,若是让他穿上礼服,立于朝堂之上,可以让他招待宾客,他有没有‘仁’我也不知道。”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女:通“汝”,你。
愈:胜过,超过,更好。
望:仰望,此处应译为“相比”。
与:许,同意,赞成。另一种解释为“和”,作连词用,本章从后解。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好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你确实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啊。”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昼寝:白天睡觉。
杇:通“坞”,涂饰、粉刷的意思。
予:宰予。
与yú:同“欤”,语气词。
诛:意味责备、批评。
译文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是无法雕刻的,粪土堆砌的墙壁是没有办法粉饰的。对于宰予,我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再观察他的行为。这都是因为宰予的表现使我发生改变的啊。”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枨chéng也欲,焉得刚?”
刚:刚毅刚健。
申枨:孔子的学生,姓申,名枨,字周。
欲:贪欲、欲望。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他的欲望太多了,怎么能够刚毅不屈呢?”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加:有两种解释,一是施加,一是凌辱,今从前意。
及:达到。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把不合理的事强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强加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能够做到啊。”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文章:指孔子经常讲述的有关诗书礼乐等方面的知识。
性:指人的本性。
天道:本性。
译文
子贡说:“先生讲授的《诗》《书》《礼》《乐》等方面的知识,我们依靠听闻可以得到;先生关于人性和天命方面的言论,仅依靠耳闻是听不到的。”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有:通“又”。
译文
子路听到了什么事,还没有来得及去做,只怕又听到另有什么事要去做。
公冶长篇第五(共二十八则,七至十四)——通读《论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卷5公冶长篇第五诗解2听言观行不耻下问 题文诗: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 不可杇也,予与...
-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齐国人(或说鲁国人),姓公冶,名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