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双飞燕子低,篱笆围地柳条齐。
桃花香落红临水,小麦随风青映泥。
冬小麦经过一冬的蛰伏,到了来年春天,原本稀疏的麦田得到了春雨浇灌,在田野大地如绿毯般铺开,妆点着旷野伸向天际。在每年的清明时节,绿色的麦田和金黄的油菜花成为农村最壮观的美景。过不多久麦子就会抽穗,长高,到了小满节气,就可以看到那金黄色的麦浪在田野里涌动,等待着收获季节。
去年五一小长假,异想天开地想出去看看找找,哪里还能看到那麦浪,让人能再一次体会一种收获的冲动。
上海近郊几乎已经看不到种麦子的地方,连水稻也很少看见。要看麦子或许只能去远郊了。骑车出行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进入农村田野,也可以走在那田埂上,近距离地看一下田野中的庄稼,闻一下那熟悉的味道。长时间住在城市,出门就是钢筋水泥,柏油马路,看不到油菜、小麦的样子,心里很是惦记。那就到青浦去看看,原先记忆中的田野和庄稼是不是能重新映入眼帘?
五月,此时本应该麦浪滚滚的季节。虽然此时还尚未到收割时节,但哪怕尚未全部金黄,或者绿色一大片也可以啊,总可以一饱眼福吧。对于收割小麦,俗语说得好,九成熟,收十成。十成熟,收九成。也就是说,收割小麦也不会等到小麦十成熟,这时反而会有损失。但对于何时收割小麦,每个人的观念都不一样,所以或多或少总会有麦穗遗漏在田野里。尤其是那成熟的麦穗容易受到碰撞而脱落在地里,所以才会有拾麦穗的故事啊,才可以留下大师的名画。
可是向西骑行了60公里,已经到了青浦。骑行在乡村小道上,虽然称之为小道,如今从村实行了“村村通”,都已经是水泥路,看着两边的田野却有点失望。应该是麦浪滚滚如波涛的季节,可在田野里看到了什么呢?绿油油还是绿油油,可那绿非彼绿。都是一些杂草,如莎草,看麦娘等在地里疯长着,冒充庄稼。好不容易骑过一条乡间小道,路的一侧竟然种植着几行小麦!!到了这个时节展现着它应有的风姿,在微风中摇曳,虽然没有那海涛般层层的浪,但看到它那摇动的麦穗,似乎也是一波波涟漪在唱着曾经的歌。看到这,我已经欣慰。它在对来往的路人行着欢迎的礼节呢,不在乎有多少,只要能看到,不管是几行还是成片,我都已经心领了,我已经满足了。那大片般麦浪滚滚的印象只能存在于自己的脑海中了。
上海虽然地处南方,但是在儿时回忆中也广种小麦。尤其到了清明前后,走在乡间小路上随意往两边张望都可以看到一幅幅壮丽的油画般美景,那金黄色和绿色的色块在蓝天白云下相互映衬,这是农村田野春的画卷,是农村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之一。走在麦田边上的田埂,就有那种想在麦田里打滚的冲动。真想走进麦田去闻闻麦子的清香,路过油菜田,真想弯下油菜花枝去嗅那浓郁的花香。
每年倒了五月中旬,开始麦子收获季节,那时称之为农忙的“三夏”。金黄色的麦田在蓝天下伸向远方天际,头戴草帽农民们挥动着镰刀,随着镰刀的手起刀落,一排排整齐的麦子在他们身后在田野里铺开,如同铁轨上的枕木般方向一致地伸向远方。过不多久,就会扎成小捆,矗立在田野里又如同是一位位守卫边疆的战士,在田野里放哨站岗。
可如今,这样的场面只能到北方,到华北平原的河南,山西可以能看到。或许在播放的电影、电视剧(如白鹿原)才能看到。在上海何处才能看到呢?已然看不到了。
曾想起了孔子访学各诸侯国时路上老农对他的调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今的孩子们对于庄稼已经分不清,对于插秧,播种麦子那都是遥远的过去。家里孩子一同外出偶尔看到冬小麦,那绿油油的细长如带的叶子,咋看一下还以为是韭菜!冲着我只喊,“爸,你看这里这么多的韭菜!” 我一脸茫然。
把小麦看成是韭菜还有情可原,毕竟外观上长得很像。毕竟他们这一代已经远离农村,对于农村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新奇和陌生。可农村田野场面在逐渐变换,那曾经使人叹为观止的美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在田野中留下的是一片片白茫茫的塑料大棚,和天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2019.5.26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