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讨论过有关社交的定义、社交的需求、社交中各种现象,我们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晰的理解了关于社交恐惧、过度社交各种表现、引起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具体详见本人文章《年轻人还因为性格苦恼于的社交吗?它能帮你突破去实现人生梦想》。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如何克服社交中的种种不足,建立适合自己的良好社交模式?”之一主题。
逻辑学中有一句名言“万物终有其根源,我们对于原因的探索不能半途而废”。那么让我们先从社交的终极根源它的底层逻辑说起,我将其称为“有效社交三原则”,只要我们能领会其精髓所在,并时刻将其用在实际的社交中去相信一定会带给你完美的社交体验。
原则一:将对方放在眼里,放在心上
社交可以说是我们在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工具,原则一就是这个基本工具中的永动机,它是指导我们建立有效社交的终极根源,它也可以用社交的底线、底层逻辑、大方向、大战略等等一些词汇来形容。
1、自己少装,多给对方装的机会
有一句社交中的至理名言“ 自己少装,多给对方装的机会 ”,就很形象的为我们描述了这个原则运用到实际场景的中画面。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希望受人尊重得到重视,成为领袖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欲望,这也恰恰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尊重需求”的遥相呼应、相辅相成。那么我们如何更好满足对方的需求呢?答案就是我们原则一“将对方放在眼里,放在心上”。
2、对他人的尊重,少一份自我
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交中一定要注意对他人的尊重,少一份自我,多关注对方兴趣和需求,对方会觉得你是真正在意他。美国成功学导师卡耐基说过:“与其花两年的时间让他人对你感兴趣,不如花两个月的时间真正对他人感兴趣,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
3、从帮助他人、满足他人所需的角度出发
我们要从帮助他人、满足他人所需的角度出发。有些同学一定会提出疑问之前篇章中一直强调“社交从满足个人需求出发,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的价值”,这里又告诉我们“从他人的角度发出,满足他人的需”,这岂不是自相矛盾。我们引用《老子》中的一句话“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在满足他人的过程中,你的需要自然而然也会得到满足。
4、不要在意变现,用心去体会快乐
我们不要过于在意自己社交中表现,当你放弃对自我的苛责,相信我你将感受到健康和谐的社交关系带给你的满足感。用心去体会社交带给你充实和温馨,相对无语、一杯清茶、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谓大道至简社交精髓就是如此简单——将对方放在眼里,放在心上,只要你做到那么距离你理想中的社交已经是半步之遥了。
原则二:了解你的性格,制定适合个人性格的社交模式
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中说的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的行为总是受思想、习惯、性格的影响。思想可以通过学习与环境的变迁得到改变,习惯可以通过思想的转变而养成,性格却不是我们能调用主观能动性去轻易去改变的。
性格是什么?性格是人们对外界的人和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性格受到诸如个人成长环境与教育、家庭与社会、时代与风气等多方面因素的长期影响。中国有句古话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一种真实写照。
爱因斯坦曾说过:“你能有效找到问题,那么你就已经完成解决问题的95%的工作”。那么在这里我们先问大家几个关于性格的问题?希望对大家在性格方面认知有所启迪
1、你知道性格分类法有几种类型?具体的内容是什么?使用哪种性格分类法更适合?
2、你的性格属于那种类型?它有什么样的特质?
3、你认为的你性格中好的方面是什么?你对它满意的地方在哪?它能给你带来什么?
4、你认为的你性格中坏的方面是什么?你对它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它能给你带来什么?
5、你判断性格中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此标准的?
以上这些问题是不是很难回答或者说没有头绪,没关系让我小贺这个“机器猫”来帮助你,让我们为你一一进行解答,但是各位请注意有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的心中,用“思想的接生婆苏格拉底”的话来说:“你只是不知道你知道”而已。由于涉及的问题较多、内容复杂、篇幅所限我们将在下一期的为大家进行具体的解答,但请不要失望我还是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惊喜,我们说过问题的答案靠你自己去寻找,现在是你寻找答案的时候了去看看“你的性格属于那种类型,有什么样的特质?”详见性格测试,我们将在下期为你答疑。我是小贺人生是精彩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期待我的文章能带给你不一样的人生视角更好的发现人生中的不平凡。
性格测试
阅读以下问题,从a、b、c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选项。你可能会发现三个选项都不合适,或者合适的不止一项,这种情况下,选出相对来说更适合自己的即可
1、经常会用下列哪个词语描述你:
a 善于分析
b 遵守纪律
c 有创造力
2、一连几天参与社交活动(比如,参加一个为期几天的会议)之后,你会:
a 精力充沛,重新开始日常活动
b 和之前没什么两样,继续日常活动
c 很想“蒙头大睡”,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第二天要做的事上
3、你喜欢人们在你家待多久:
a 时间不定
b 一周
c 几天
4、有事情需要做时,你会:
a 立刻付诸行动
b 采取行动前先看说明书
c 拖延
5、在小组中或社交场合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你会:
a 比之前更加精力充沛
b 和之前几乎一样
c 感觉精疲力尽
6、和他人说话的时候,你:a
a 更在意他人说了什么,而不是在意他人的感受
b 能感觉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意思,不过,你的注意力更多地在交谈本身
c 总能感觉到对方的感受,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透过他们说的话)
7、如果买到不合适的东西,你会:
a 立刻拿回商店
b 真的不喜欢将东西拿回到商店,不过,如果恰好有机会,你会带过去
c 一直保存着
8、晚上如果没事,你会:
a 打电话给朋友,和大家一起出去
b 邀请几位要好的朋友到你这里来
c 一个人待着,看本好书或者好的录像
9、如果参加社交活动感觉很棒,你会:
a 真希望活动不要结束,通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b 很享受整个过程,其他人离开的话,你也会一起离开
c 虽然很喜欢,但还是希望活动快点儿结束
10、说到朋友,你觉得:
a 多多益善
b 普通朋友可以很多,还要有几个要好的
c 有几个深交的就行
11、人们会如何评价你的交谈技巧:
a 他们会说“能说会道”
b 他们觉得和你在一起很舒心
c 他们觉得你是个很好的倾听者
12、如果有人问你对某事有什么看法,你会说:
a 太棒了,这恰恰是我在思考的
b 挺有趣,我想听你再说说……
c 好问题,我来想想,给我几天的时间,然后我发邮件给你
13、你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
a 电话交流
b 面对面交流
c 邮件交流
14、忙于非常细致的工作或任务时,你会:
a 立刻投入,然后一直忙到结束
b 先解决比较棘手的部分,然后休息一下,重新整合,然后再计划下一步
c 将工作或任务分成几部分,以免不堪重负
15、参加会议时,你会:a
a 公开你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b 更多地思考,偶尔说一下你的观点
c 仔细听他人的观点,不发表自己的观点,等会议之后再总结出自己的想法
16 如果看到有人在饭店里兀自歌唱,你会:
a 感到抱歉,想陪着他们一起唱
b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但是,也不太想弄明白原因
c 猜想他们很喜欢这样,不想和他人交流
17 如果置身拥挤吵闹的会议或其他场合,你会:
a 很激动,想尽可能地多认识人
b 随便和这个人聊聊,然后再和那个人聊聊
c 和一至两位你感觉比较“安全”的人深入交流,偶尔会走到一边,寻找一点“个人”空间
18 如果和朋友一起共进晚餐,你会:
a 喊一大群人,找一个人声鼎沸的饭店,甚至彼此交流都要大声喊才可以
b 选择和几个朋友一起,找一个家庭式的饭店,虽然食客也不少,但不那么吵
c 和一两个好友一起,找一家安静的饭店,彼此可以好好聊聊
19 如果在自己的车里,想要寻找一个地址,你会:
a 一边想着其他事情,一边很容易地找到目的地
b 找到方向时,你会大声说出来
c 把广播声音调小,这样就能够专心思考了
20 发现所乘坐的飞机或火车没有其他乘客时,你会:
a 失望
b 没什么感觉
c 很放松
如果选择a,每道题目得3分,如果选择b,每道题目得2分,选择c,每道题目得1分。算出总分,
看看自己属于以下哪一类:
46-60:
基本可以断定你是外向型。你就像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和他人在一起时你会获得能量,而且在集体环境中你会非常兴奋。你不害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你会迅速作出反应。意味着在交谈中你很自如,并且通过和他人的谈话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你看来,朋友多多益善。交谈比书写更为自然,如果收到了他人的邮件,你会拿起电话直接和对方聊一聊而不是回信。一般而言,你的思想允许你同时做几件事。
31-45:
因为具体情况不同,你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时内向型,有时外向型。如果在社交场合待得太久,即使再愉悦,你也会感觉很疲惫,之后你需要一段独处时间来调整自我。而精力恢复之后,如果没有人可以交谈,你又会觉得焦躁不安。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再次出现社交时间过长为止。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又一次需要从中脱身。在和他人的交谈中思考问题并不困难,但是,你总是在交谈之后一个人时才能够真正理清自己的思路。你需要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外向型和内向型),只有在两者中交替,你才能真正找到自我,获得恢复。
20-30:
基本可以断定你是内向型。可能你并不害羞,但是,社交场合持续得越长,你就越觉得疲惫。你非常需要独处的时间,就像一块充电电池一样,利用独处再次给自己充电。相比较一些泛泛之交,你更喜欢和三五知己在一起聊天。在多数的交谈当中,你都会语塞,等交谈结束好一会儿了,你才想起来当时该怎么表达。这是因为你喜欢独自一人,安安静静的时候梳理思路。你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因为你喜欢深入思考问题,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于一件事。如果有人给你留语音邮件,你很可能以写信的方式回复对方,因为这样你更容易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