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啦!在这儿之前真的很担心(听课刚结束,就有同学反映黑龙江打卡群出现了问题,不可以打卡了。当时真的好担心,生怕自己错过了打卡时间…。因为有工作我不能马上打卡。作为老师,我对孩子严格要求。作为家长我要积极配合老师,担负起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还好,还不算晚,现在可以静下心来谈谈感受啦!说实话这才是第二节课,可我怎么感觉自己与互+,与青椒结下了不解之缘呢!自从听了开学典礼和第一节课,我就特别的期待下一期课程。今天更不例外,19点整的课程,提前半小时到位聆听分享,越来越发现能有幸结缘青椒是我的荣幸!
今晚青椒第二课,我听到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桑国元分享的《理想的乡村学校与卓越的乡村教师》一课。可以说每一次课堂都“不虚此行”。今天的课堂主要从两方面讲解:一是理想的乡村学校有何特征;二是卓越的乡村教师有何特质。桑教授的讲解特别有魅力,特别的接地气。博学多识的桑教授首先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乡村之旅”——田园时光、自然和谐、快乐童年、其乐融融。桑教授的乡村之旅无疑也是“生长于乡野,漫步于’田野”,也许是境遇相似,这一点无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更加的钦佩桑教授了。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但我却觉得让教授特别多亲切、特别的和蔼可亲、特别的平易近人,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来自于普通的农村吧!
在桑教授的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8000多名教师共同了解了当下社会普遍认知的乡村教师形象、乡村教育的标签以及了解了乡村学校的发展历史等。作为一名新教师,今天的学习让我对乡村学校、乡村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课堂上,桑教授分享了三个理想乡村学校的案例,其中有两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幅照片是将课堂设在小溪旁,另一幅是孩子们一起在野外郊游。第一幅照片是这样描述的。那是一个河边,一名身穿衬衫的老师挽着裤脚站在水中央,声情并茂的给孩子们上着课,一群孩子聚精会神的聆听了老师的讲解。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巍巍青山、涓涓流水、美妙课堂,这样的课堂怎么你不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怎能不受孩子们的欢迎呢!这,也是我想要的课堂,没有固定模式的束缚,没有死板的教科条文,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样的课堂无疑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还记得那是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的学校由于改建,我们不得不每天徒步到离家三里地的邻村临时的学校去读书,当时的我们觉得苦的很苦、很累!每天除了要多走几里的山路外,更重要的是中午还不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只能将早晨带来的饭盒放在简易的炉筒上加热,到现在想想那时的日子是很快乐的,和照片上的孩子们有几分相似。每天我们早早的来到学校,搬起自己的板凳来到学校旁边的小溪旁,一边背书一边将脚丫伸到清澈的小溪里戏水,孩子们一起你考我我考你,玩的开心学的快乐!
乡村学校的乡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丰厚,与社区、家庭的联系更为紧密。乡村学校具有城市学长校所不具备的优势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乡村学校,振兴乡村教育!听了今天的课我觉得,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崇尚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的。正如桑教授所说:“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教室,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是教育……”目前,农村教育前景一片大好,各项政策正大跨步向农村倾斜。“下不去,留不住,留住了教不好”的教育现象会越来越少,这对于我们乡村教师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我相信通过学习,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第二批青椒学员定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振兴乡村、做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努力开创乡村教育先河,未来乡村教育将会是一片蓝图!
谈到卓越的乡村教师应该具有的特质,桑老师指出五点要求:一是以情育人的乡村教育情怀;二是以文化人的乡村文化自信;三是以梦感人的理想担当;四是以行觉人的实践行动;五是以爱育爱的乡村坚守。无论是教育情怀、文化自信、理想担当、实践行动,还关爱学生都是新时期乡村教师应必备的素养。新时期乡村教师应努力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争做习主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乡村教育坚定的守护者!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对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应有的模样有了全新的认识,未来实践中我渴望实施,虽然我现在还不是班主任,我希望有一天当我可以陪伴一群孩子一起成长时,我将我所学付诸于实践(在教室里设置学习区、阅览区、生活区、娱乐区…让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注重阅读能力培养、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当然即使我还是科任,我也会竭尽我所能上好每节课,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态,让课堂回归生活。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文化长知识,做一名有爱、懂爱、能爱、会爱的乡村教师!“爱上青椒,期待蜕变!”青椒课堂真的很有魔力,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渴望知识,像一棵禾苗渴望水份,像一粒种子的渴望阳光一样,渴望下次的学习!20181010青椒课堂,你我约定,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