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山樵夫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是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教我的一段文字,出自《史记》中的一篇《陈涉世家》。老师充满激情地引导我们:你看,当年跟陈涉一起佣耕的人,目光多么短浅,他们只知道满足吃饱肚子,他们的志向也就跟这燕雀一样,我们称之为“燕雀之志”。你再看人家陈涉,虽一农夫,对未来充满理想,敢于与命运抗争,敢于拉起队伍,敢于称王,陈涉的志向叫“鸿鹄之志”。
当时,我们还是14岁的初中学生,老师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同学们都信誓旦旦,我们都立下了“鸿鹄之志”,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当时14岁的孩子,现在都是半百叟了。今天,我突然想起30多年前这节语文课,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没有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反而,我变得谨小慎微、默守陈规、安于现状,我真的就像老家屋檐下的那飞来飞去的燕雀一样。如果说,真的有所谓的志向的话,我顶多也就是实现了我的“燕雀之志”。
高中时的几经努力,一年年的复习打拼,最终我考取了离家不足两百里的一个县级小城的师范专科学校。记得,我们那些同学见人都不好意思说在哪上学。当时有一点出路的学生,谁愿意上师范类院校呀?我们的老师们鼓励我们报考师范院校,说我们毕业后就成为国家公职的人民教师。但是,当时教师在社会上什么地位呢?一个县属企业的产业工人,一个公社供销社的售货员,经济地位都远远高于中小学教师。30多年前,当时整个小县城考入专科以上的不足百人。当年我们的村子里就我一个人考进了专科。当我想到这些,想到几年来的艰辛苦读,想到能离开老家不当农民了,也就勉强安慰自己,也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来了。想一想初中时的梦想,一切都定格于我要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了。我的“燕雀之志”就此落地了,我要安分守己地做一名能够坦然面对人家白眼的老师了。
那一年表哥新找了一位女朋友,到我家看我母亲。听说我念的师范,担心地说:这年月谁还愿意当老师呀?我听后,心里总不是滋味。如果真的没人当老师了,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没老师来教,这样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呀?
我就在这样的情景下走上讲台的。初为人师,我从我的学生那里没有看到曾经鄙夷不屑的白眼,反而,孩子们同热情的眼光注视着我,用非常洪亮的声音问候我,用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对待我。我从讲台上找到了我人生的位置,我开始极其认真地做我的老师了。为了一节课,我不知翻阅多少材料。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搜索引擎,没有百度,没有各种教学平台。我只能从相关的书籍中去查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以虔诚的心对待我的讲台我的学生。
一个学期下来,我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领导也将学校课改的重任交给我。就在这样忙忙碌碌中,我找到了做老师的感觉,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也充满了乐趣。带着我的学生一起诵读当时非常流行的北岛、顾城、舒婷一些朦胧派诗人的作品,学生非常喜欢。他们觉得在语文课上还能听到这么优美的诗句,还有那么多他们以前从来就不知道的人物形象。我觉得语文教师的这一工作还真是选对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般故步自封,像我这样沉溺自我满足的感觉。好多人有“鸿鹄之志”,不少同学同事,选择了改行,选择了去党政事业单位做公务员。选择了对家人对自己一身荣耀的工作,我却自我满足地天天走在讲台,跟我的学生在一起。
有一次,我也突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当我在母校的学报发表了我的论文,当我的散文入选散文小册子。宣传部某位领导要借调我去工作,这就等于我一下子可以进城,很快就可以成为那个时候人们做梦都想当的公务员。可是,我犹豫了,我的学生还有两个月就要参加中考,我辛辛苦苦经营的班级一刻也不能离开我,我精心培养的苗子眼看就要收成。这个时候,我的选择离开,就意味着我要脱离我所热爱的教师岗位。思来想去,我没有离开。这时,我没了“鸿鹄之志”了,我还是安心做我的“燕雀”吧。
当我经过讲课进城教了8年书的时候,我获得了市级教学能手、市“十佳”班主任的荣誉。我又一次获得一次进市级城市任教的机会。可我,已经适应了老家的工作。我的单位就在浚河西岸,我的老家就在浚河东岸。登上我们的六层教学楼,我就能看到老家的袅袅炊烟;走在老家的田间,我也能看到学校的教学楼。我就是那安于老家屋檐的燕雀。年轻时,我有“鸿鹄之志”,可是,我没有机会走远;今天,当我有机会走远的时候,我又失去了远飞的翅膀。我的娘亲已经老了,我的孩子还没长成,家乡的孩子还在课堂等着我。我又一次失去做“鸿鹄”的机会,我只能做我的“燕雀”了。
这种“燕雀”的日子,于我有好多实惠。跑步40分钟就能回家看看老娘,兄弟姐妹家的孩子,老家的亲戚朋友的孩子,故乡的子弟们都是经我的手调教一番,考上了大学。他们不似当年的我,他们有好多人走向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还有我教过的学生,有的游学海外,有的学成归国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有的成为部队的军官,保卫着共和国的安宁;有的成为医生,天天深入救死扶伤的一线;有的成为名校的博士,大学的教授,承担着国家重点课题。我觉得我虽然足不出户,是离不开老家的“燕雀”,可是,我培养了一群又一群的“鸿鹄”。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翻阅我的学生们那些青涩的照片,想起陪伴他们那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想到他们今天的成长。我这只老家的老“燕雀”,却又有了十分的安慰,我的学生在替我实现着年轻时代的“鸿鹄之志”呀!
每每出去走走,到北上广,到粤港澳,到名山大川。时间一长,还是不习惯。总觉得还是老家好,当飞机落地,当我走下火车,当我走到老家的土地上,我心里觉得特别的踏实。思亲恋家成了我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我真的成为老家屋檐下的老家雀了。
走过半百的风风雨雨,我也没走出我的老家;每一次下定决心要远行,可总也走不出娘亲的视线。我知道,我是不能离开老家的人,我离开了我的亲人,那生活就毫无滋味。虽然,也很羡慕我那些在遥远的城市扎下根的同学;虽然,有时也很后悔当初错过的选择。可是,像我这样胸无大志的人,像我这样甘于清静清贫的人,我无福享受那样荣耀的日子。
我还是继续过我的“燕雀”一样的生活吧,在老家的屋檐下,在亲人的视野里,在故乡的土地上。一粒草籽便可饱腹,一件旧衣便可以蔽体。岁月静好,旧巢尚暖。在老家的屋檐下,继续我的酣梦吧。只是,我对不住期待我成长的恩师,因为我最终也没成为“鸿鹄”,最终我还是老家的“燕雀”。
(写于2019年1月12日,农历戊戌年腊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