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没完没了的作业,工作后无休止的加班,有很多女性生娃后全天候的带娃……………就是这样每个人都面临的日复一日的场景,我们既没有成为学霸,没有拥有自己想要的核心竞争力,也没有成为育儿专家……是什么让大多数人都普普通通的呢?
直到翻来这本书,才发现问题和原因都是出在练习上面。作者艾利克森是著名心理学家,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于是有了这本《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
回看我们大多数人虽然没有成为某个专家,但是我们一直在练习的路上,所以不是练习无效,而是我们一直在进行错误的练习,导致我们一直假勤奋的努力。
什么样的练习是有效的呢?比如当我们学习某个兴趣班,比如钢琴,每周只有一节课,但下课时老师会布置作业,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提交,这样有目的的测试就算是一次简单的有效练习,也叫刻意练习,在一次又一次的小进步中可以收获喜悦。
很多人会说:我现在是在职人员或者成人了,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我要学习某项技能,该如何做到刻意练习呢?其实这个也很简单,书里作者给到的建议是可以找一个好的导师。
我更推荐你使用《人生效率手册》里面的七个人物法帮你更快地提升自己,找一个你所在领域最牛的那个人,作为你的终极目标,找一个身边的同事,比你优秀一点点的作为你的挑战第一目标,再找到另外5位看见的,能接触到的,按照能力排序,作为你之后的挑战目标,也作为你刻意练习的对象,当你以别人的能力闪光点要求自己,并进行有效的训练时,也是你进步最快的时候。
黄金标准
一万小时定律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都有听过,或许也实践过,或者正在实践,可能源于是畅销书里的内容,所以我们几乎没有批判的就相信了…
没有目的的练习更多的就是遵循了一万小时定律,会让我们陷入天真练习的误区,指望反复做某件事就能提高水平,然而仅仅通过练习就出现的高手可能吗?
肯定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误以为有天才的存在,认为别人的优秀更多源于天赋,而“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正确的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即刻意练习。如果说天真的练习是待在舒适圈的活动,那刻意练习是必定要走出舒适区,挑战未知的,而且作者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而且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学习方法。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有效练习带来的内在变化:心理表征,它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打个比方: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我们进行越多的刻意练习,心理表征越强,描述的越来越细节,有些人还能描述关于背景的细节,比如说,描述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以及她的发型和眉毛的模样,这也是刻意练习的好处,这需要时间,知识积累的深度积累,越深心理表征越清晰。
成为“练习人”创造新世界
当我们开始刻意练习之后,会像爬楼梯一样,从这个台阶走向上一层台阶,在越走越高的路上,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操作回路,看见自己的进步,成为练习人。
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词有点感冒,觉得不友好,而正是给自己这样的标签,会提醒自己还在进步的路上,不要轻易松懈或放弃自己。
我们都知道苹果手机的厉害,领先了智能机的潮流,也知道樊登读书会的厉害,颠覆了以往读书的习惯……我们身边这些看似新鲜的事物,离不开刻意练习的累积,知识是具有排列组合的特性的,只有当我们的刻意练习足够多,积累的足够深,大脑才会给出排列组合的反射,引导我们前行,创造新世界!
不轻易放弃,如果你还是跟我一样的普通人,继续刻意练习,保持精进,时间不负有梦人。
不轻言开始,一旦重新开始,意味着要摒弃前嫌重头积累,想好要受的罪再开始。
刻意练习这本书深刻地批判了一万小时定律,同时也批判了这个作者的另一本书《异类》,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是知识与知识的较量。~
不论在路上还是即将开始,已经开始,你我都要且能够掌握这个最强大的学习法,成为自己领域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