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花开:
正值北宋盛世,李清照降生于齐州章丘明水镇的老家中。她的父亲李格飞为人清廉正直,母亲饱读诗书,贤德淑良。得于此,李清照自幼便熏陶于书香之中。韶华渐逝,李清照悄然成长,变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诉尽纯真、灵动与俏皮,这是年少的无忧无虑,是年少的纯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千古之作,一气呵成,寥寥数语,美好自在。李清照这一生最美好,最值得怀念的时光,恐怕便是此刻了。谁又能想到?年复一年,当少女渐渐长大,经历了尘世中的悲欢离合、生死别离后,已是“凄凄惨惨戚戚……”
花繁:
二八芳华,春心在外,等一摘花人,共赴青春。李清照此时在京城颇有名气,这便引来了对她心怀敬慕的赵明诚。赵明诚此时也是一位风度翩翩,身姿凛然,风神俊朗的少年人,他细品李清照的诸多佳作后,对李清照由敬慕化变为心动。这也正应了那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啊。
李清照是幸运的。在它流光溢彩的青春里,在一个女人最美丽动人的时刻,她遇到了她的命定之人赵明诚。于是,便有了这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荡在秋千上,一晃一晃,汗水蒸腾,她如院落里散发着氤氲香气的鲜花,一听家仆唤客来,轻跳下秋千,连忙朝堂内躲闪而去,跑着,晃动的青丝中金钗悄然滑溜至草坪,来不及拾起,便躲在一扇半掩的门后,回头瞧那来人,到底是按耐不住一颗好奇的少女心。少女的心间缓缓流淌着一股情思,躲不过那狂热的小鹿在心间横撞,砰砰的心跳,任由两朵红霞飞上脸颊。
花谢:
在李清照4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成了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国家发生了"靖康之变",金军南下,二帝被俘。在夫家,赵明诚母亲悄然过世。李清照随同任上的赵明诚赶赴江宁奔丧,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后,赵明诚被朝廷委任为江宁知府。因金军入侵江宁,赵明诚在南宋朝廷妥协求和"不主张抵抗"的政策下,遂于公元1129年弃城而逃。
率真的李清照对朝廷拒绝主战很不满,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她力劝丈夫赵明诚留下来,与老百姓一道坚守江宁,但软弱的丈夫赵明诚没有听从,反而以朝廷旨意挟李清照,夫妻二人即生裂隙。
于是在路过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悲凉失望的李清照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辣地讽刺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没过多久,赵明诚在知任湖州的途中,染病身亡。李清照是深爱丈夫赵明诚的,亲自安葬赵明诚后,大病一场。
病愈后,李清照经几经辗转波折,最终决定在杭州寻一谋生之地。也是在这时,一个时任杭州奉承右郎的中年男人张汝舟走进了李清照的生活。
李清照见单身的张汝舟对历经几经颠沛流离的她百般关照,很是感动,在张汝舟多次表白下,心一软,觉得有了依靠,就嫁给了张汝舟。
哪知嫁给张汝舟后,才知他不过是为了觊觎藏品而来。当张汝舟发现李清照的藏品已没有多少,对李清照恶语相向、拳打脚踢,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李清照开始懊悔,见张汝舟恶劣的贿官行为后,决定宁愿坐牢,也要告发张汝舟并坚决与他离婚。
所幸,李清照在亲友的搭救下,在牢房呆了9天后出狱,并顺利与张汝舟离婚。
李清照与张汝舟离婚后,没有消沉,而是勇敢地振作起来,在余生中,潇洒地活出最美的自己。
一方面她依旧关注国事,继续收集编撰完成赵明诚未完成的书籍《金石录》。
另一方面,李清照一改过去淡雅的词风,创作出一批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词作,成为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
到了迟暮之年,李清照写下《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时的李清照早已经历国破家亡的大灾难,面对光阴的刻薄,心胸已变得坦然。她虽不愿承受这莫名的孤寂,却也一直都是位坚强挺拔的女子,面对所有的刁难,她虽哭泣,但始终没有后退,亦不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