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加训练营,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找到拆书与视觉引导的结合点,让拆书更视觉化。
2)整个技能讲解听讲和演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很多:
1.有专业的点评,让我能吸收专业的经验
2.同学的互动,让学习有趣而生动
3.小煤球导师的细心解惑和指点,补充了细节上的很多盲区
3)与我的期望有哪些差异(亮点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亮点(具体做的好的地方,下次可复制):不足(需要提高的部分):
亮点很多:
1.计分方式:小红花,瞬间小时候。能量瓶,好看有趣,最后还能做一个完美仪式感ending
2.不同导师分别讲解RIA模型,丰富了课程学习的多纬度,避免了老教授般长篇大论一整天的多种局限于各种疲劳
3.合理的激励不断,并且有递进关系,让学习的激情饱满
不足:
这个不足是从未来看现在的不足,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用图像画的方式来做讲解,课件,拆书,也许会更好。 比如:故事化讲解的语言,视觉化优化后的板书等等。
4)本次训练,让我对该项技能有什么心得?
RIA模型的学习,学习到不只是一个方法,其实其中包含了很多理论和方法,比如:
1.R学习中,在筛选致用书籍的三步 :海选,相亲,过日子。运用了视觉化的隐喻,把需要大段文字累述的概念变成了通俗易懂的词汇。
2.I的学习中,用到3w1h的设问四象限模型,把复杂的流程,变成了便于记忆的固化模型,结合标签使用。让归纳总结使用起来更方便实用,记忆力负担更小。
3.A的学习中,重温了很难记忆的SMART原则,学到了新知“升级学习能力就是提高发现新知与旧知区别的敏锐度,而不是附会旧知”,“冰箱检测法:把标签贴贴冰箱上,如果一个月不能撕下来,说明行动的可控性不强”
最重要的心得,还是A需要结合I的how,联想自己的生活与经验,写出过去与未来,加入了时间的纬度与自身结合,学习的意义才真正呈现。
最后,感谢我们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