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让我实话实说的话,“不吼不叫”——在现实当中绝对是不可能的。就我而言,我不仅仅会对孩子吼叫,还会冲老婆吼叫,甚至冲父母吼叫。多数情况下,我还做得不错——孩子也许觉得我是一个有爱心的爸爸,老婆觉得我是一个会顾家的丈夫,父母觉得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但在情绪焦躁或者失控的状态下,我是有多么糟糕——我会不由自主的大吼大叫,往往说一些令自己都后悔的话来伤害孩子、老婆和父母。我需要对自己做出深刻的检讨,但同时要学会原谅自己,否则就只会陷入到自责的泥沼中而无法抽身前行。
我想要做出改变,也许这是送给自己和家人最好的礼物了,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个家庭才能更幸福。我的女儿现在一岁半,她是我们全家的生活重心,所以我要先学会如何平静地和女儿合作,有了这个基础,我就能和家庭的其他成员和睦相处。
《不吼不叫》这本书上说:“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总在变化当中。只要你对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体和情感需求为中心,只要你能够时常关注你自己的想法、情绪和呼吸,那么,再稍加运气,你就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我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好爸爸,因为我已经意识到自己要做出改变了,这是我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我需要寻找到方法,然后Just Do It。
以下的清单是我想要减少对孩子吼叫的原因,看看你是否也有相似的感觉。
- 我想成为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爸爸。
- 我想教给孩子如何解决冲突。
- 我不喜欢吼叫时候的自己。
- 当我大吼大叫时,口出恶言时,我感到内疚和羞愧。
- 我不想看到孩子脸上的恐惧。
- 当我大吼大叫的时候,孩子会躲到妈妈那里。
不用我说,相信你也知道吼叫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特别糟糕的事情。但我还是要唠叨一句——家庭中积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每个时期都有影响,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当意识到我们在对孩子吼叫时,不必一直为此感到自责和羞愧,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原因——什么让我们不得不大吼大叫?导致我们情绪爆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说工作了一天身体特别累、回家的时候碰到了车速又慢又来回变道的司机、回到家里后发现家里被孩子弄乱得一团糟等等,这些“触发器”都会引发我们大声吼叫。
就我自己而言,有了孩子以后,我和老婆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双方父母都不能长期帮我们带孩子,至于原因我就不再详述,我相信还有很多新生儿的爸爸妈妈会面对和我们同样的困境——没有老人帮忙照看孩子。为此,我和老婆都心力憔悴,感到孤立无助。我们时常为了一点小事争吵得不可开交,争吵过程中的我就会失去理智做出过激的反应——摔眼镜、摔凳子、摔手机,踹门、踹花盆,甚至滋生离婚的想法——这种情况下的我,对不到一岁的女儿吼出过“早知道这样就不要你了”这样丧心病狂的恶语。每次想起不堪回首的场景,我都强烈的暗示自己“女儿还小,她应该记不得爸爸疯狂状态下的可怕。”
《不吼不叫》这本书上说:“愤怒往往突如其来。你尚未觉察时,就已经被愤怒掌控。在追踪你的吼叫时,你要寻找这样一个时刻,在那一刻,由孩子的行为引发的烦躁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你控制的情绪。”
真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女儿的教育显得束手无策,或者保持着一种完全错误的观念。一旦她打翻了饭碗、莫名其妙的大哭不止、对我的警告漠视的时候等等,我就很容易激发身体内部那种愤怒,冲她大声吼叫。我想当然的认为“通过严厉的吼叫,我就能在女儿面前树立权威,她就会听我的”,但事实上呢,当我用目光瞪她的时候她的眼神里充满着害怕和委屈,如果妈妈在场的话,她会不由自主的躲到妈妈那里。每当这个时候,我内心就会感到特别难过,因为我在女儿眼里不再是一个有爱的爸爸,我变身成了“怪物史莱克”。
后来,我有机会听了“樊登读书会”,里面推荐的育儿书籍深深的触动了我,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到《养育女孩》,再到这本《不吼不叫》,我学到了很多。
- “一个表情悲伤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个拥抱,需要一些安慰的话语,告诉他你依然爱他”
- “孩子摔倒以后,千万不要说‘坚强,我们不哭,我们可勇敢’,你自己摔一个试试看疼不疼”
- “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说难过、委屈、快乐,而不是一直教他喊‘爷爷’、‘奶奶’、‘姥姥’、‘爸爸’、‘妈妈’”
- “孩子一直哭的时候,千万不要不理他,他需要感知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而不是让他感到孤立无助”
我老婆姐姐家的孩子特别闹人,吃饭的时候总是满地跑不吃饭,睡觉的时候总是要哭上一鼻子,动不动就躺地上撒泼打滚——在以前的我看来,这样的孩子一定是被惯坏了,得好好管教管教,也就意味着,这孩子该吼就吼,该打就打。但《不吼不叫》这本书告诉我:“通过教导和练习的方式培养人,是一种学习和教导的方式。教育,而非惩罚,才是管教的核心。”
只有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站在一起的,并且为他着想,他就更容易配合你的要求和教导。而打或者吼,只会让孩子远离你。所以当你管教孩子时心中一定要充满爱,那么即使你很强硬,也会避免利用自己的权威把孩子当作你的出气筒或者羞辱对象。
当你处于愤怒的状态时,你需要ABCDE这个法则:
- 自问(ask)。问一问自己为什么要冲孩子发火,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了还是工作太累了?是因为孩子不睡觉还是孩子让自己无法睡觉?
- 呼吸(breath)。呼出一口气,感知自己在呼气还是在发火,再吸入一口气,感知自己在吸气还是在发火,一直循环,直到自己只感受到一呼一吸。
- 平静(calm yourself)。让自己走开,默默的去冷静一下。
- 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当你自己已经平静下来以后,就去询问孩子的感受。问一问孩子是不是因为饿了,所以一直哭个不停?
- 同理心(empathize)。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孩子保持同情心,毕竟孩子就是‘孩子’,如果按照我们大人的思维去要求孩子,那肯定适得其反。
当你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你还有4C法则:
- 沟通(communication)。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尽管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能清除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做父母的,一定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观察出孩子的需求。当孩子摔倒的时候,要尝试这样做:“你是不是摔疼了啊,爸爸知道你现在很疼,爸爸抱抱你好不好?”
- 选择(choices)。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比如说她已经买了一个玩具了,但她还想再买一个玩具,那么你可以这样做:“我们要不要再玩十分钟新买的玩具,等我们玩的厌倦了,妈妈再给你买新的玩具好不好?”
- 结果(consequence)。当孩子因为贪玩,而不愿意吃饭,在你再三和他确认后,他依然置之不理的话,你需要做的是让他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想吃饭的时候饭已经没有了,那么就是没有了,只能等一次做饭再吃。在这一点上,一定不能和孩子妥协,否则他就会得寸进尺。但是如果孩子要摸热水壶,那么就不能让她进行尝试了,要立马制止她,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安全——每个人都承受不起被烫伤的结果。
- 连接(connection)。如果有能力做到的话,每天至少和孩子相处一个小时,让他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好了,这次我们就先说这么多。如果你还有很多好的方法能够让自己不吼不叫,平静地和孩子合作,那么一定要在下方留言啊,我很期待和你的交流!